不支持Flash

公司推出异地托管造林 免费培训如同传销洗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08:58 兰州晨报

  某公司借“托管造林”在兰州公开“招商”

  林业部门相关人士提醒投资者谨防受骗

  近日,兰州某公司以“托管造林”的形式,推销远在河南、新疆等地的林地,让兰州市民购买。而记者在甘肃省林业厅采访时了解到,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托管造林”行为,国家林业局的态度很明确:不予支持!并提醒投资者谨防上当受骗。

  免费培训如同“传销洗脑”

  3月11日,马先生看到该公司的招聘启事,称公司招聘销售人员、业务经理,待遇从1500元到5000元不等,于是马先生便前去应聘。“几天就有200多人报名,之后公司打来电话称对应聘者进行为期10天的免费培训。”从3月12日开始,马先生和其他近200名应聘者开始接受培训。但没听几节课,马先生就觉得不对劲,因为公司不仅对应聘者没有学历、年龄、技能的要求,而且所谓培训也一直是在宣传公司雄厚的实力、先进的经营理念、投资林业的高回报以及公司远在河南等地的产品———200多亩的林地。“每节课我们都被包围在一种几乎亢奋的气氛中,不断地大声应和老师的话,不断地鼓掌激励自己,我觉得所谓培训就是传销中的洗脑。”同马先生一样参加“培训”的何女士告诉记者。马先生上网查询后竟然发现,该公司的手段、方法与曾经发生在北京、重庆等多处的“托管造林”传销诈骗案如出一辙,于是立即拨打本报热线电话96555向记者反映情况。

  本报记者暗访“托管造林”

  根据马先生等人的反映,记者以应聘者的身份参加了培训。该公司的办公地点位于金昌路的某大厦,工作人员只有四五名前台人员和一名副总。据了解,200多名应聘者被分为两班,分别于上午和下午在该公司大厅内接受两个小时的培训,由副总主讲。在几天的培训中记者发现,来听课的必须凭应聘单才能听讲,对一些陌生面孔,工作人员都异常警觉。在几天的“培训”中,这名副总先是讲解了中国严峻的环保和森林形势,以及投资林业的大好前景。随后,他又告诉应聘者,该公司实力雄厚,在河南兰考和新疆天山拥有大面积的林地。如今公司每亩地只销售6500元,投资者购买后,公司将与投资者签订合同,购买者将享有该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以合同方式委托公司对林木进行管护。之后,投资者不仅能拥有林业部门颁发的林权证,而且还有很高的回报率,而这种方式就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托管造林”。

  在几天的暗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应聘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其中不少人对于这种高回报的投资很感兴趣,也有不少人表示愿意购买。但也有一些应聘者私下里告诉记者,这哪里是招聘,简直是招商。

  业内人士质疑“托管造林”

  3月20日,一名林业系统的工作人员对这家公司的“托管造林”进行了分析。他告诉记者,所谓托管造林就是公司承包、收购某地已有林地或新造林地,再将林地以单位面积出售给投资者,林木权属也直接合法流转投资者,投资者再委托造林公司进行管护经营,达到一定年限后,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利益分配。这种方法是一种新的林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尝试,但是由于托管造林尚缺乏监督机制和保障体系,让一些人钻了空子。这些公司以高回报为诱饵,在各地的销售分部设立各种等级的销售人员,形成上下线关系,通过上线按下线销售业绩获取提成等一系列手段,吸引投资者高价购买林地,其实就是一种传销活动。

  对于这种投资,这位业内人士也指出了三个问题:首先,这些公司虽然声称在一些地方拥有林地,但是碍于路途遥远,没有一个投资者会专门前去查看;再者,投资林业存在采伐林木的政策性风险,培育森林的病虫害、森林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人为盗伐破坏风险,以及林木市场风险等;第三,虽然公司承诺办理林权证,但是林权证不等于采伐证,也不等于投资收益的保险证。

  投资“托管造林”需谨慎

  随后记者在甘肃省林业厅了解到,林业投资只要不违法,就属于鼓励投资范围,但要谨防一些人借此敛财,让林业投资变味。由于“托管造林”是一种探索性的方式,而且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国其他省市已经发生了多起钻“托管造林”的空子,搞变相传销诈骗的案件。之后,记者在国家林业局的网站上看到,国家林业局对此的态度非常明确:不予支持,并且还专门提醒投资者谨慎对待。

  本报采访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4,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