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不让他们演出一家子就要饿肚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2日09:45 郑州晚报

  “要是不让他们演出,一家子就要饿肚子了”

  “这门手艺到我这代,至少是第五代了!”李玉和说,他出身于一个杂技世家。年轻时,因家境贫寒,他没有进过学堂,但随父苦学了杂技,成了李氏杂技的传人。

  “有人说,孩子们在街头这样演出,背后肯定有大人操纵,有点不太人道,你们作为父母,是怎么看的?”攀谈中,记者向李玉和、王小经两人反映了一些市民的质疑。李玉和听毕当即满脸通红,苦笑几声后才回答说:“都是自己的孩儿,俺也不忍心呀……学的都是这门手艺,我老了,要是再不让他们演出,我们一家子都要饿肚子了!”

  “别看他们身上勒得一道一道的,其实都没事儿,靠的都是硬功夫。”李玉和表示,孩子们每次去街头演出前,他们都对孩子们的表演项目有明确界定,不能轻易演出的绝不能表演。

  王小经介绍,孩子们并不是每天都在二七广场等处演出,主要是在周末、节假日等人流较大时才去。“平均一天能挣100多元,最多时能挣200多元吧。”

  王小经说,他们一家四口人及其弟一家四口共8人的各项生活开支,全靠孩子们的演出收入,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这都是小儿科,还有好多绝活没亮出来呢”

  在李玉和租住房内的两张旧床下,堆放的都是演出杂技的各种道具、服装,大大小小的包裹将床下挤占得满满的。

  “这么多年了,俺也不知道搬了多少次家,也弄丢了不少东西,可这些行头我一直没舍得丢掉,都是祖先留下的传家宝。”李玉和说,如果条件允许,他将这些道具都拿出来,可以组织一场像模像样的大型杂技演出。

  让李玉和评说一下孩子们在街头表演的这些杂技项目时,李玉和呵呵笑了起来:“这都是小儿科!都是祖传杂技的皮毛,还有好多绝活没亮出来呢!”他说,仅仅这几年他传授孩子们相对复杂、危险、难度也大一点的杂技绝活,就有飞叉、脑进叉、对口叉、叠包、口吃宝剑、大飞轮、钢筋刺喉、钢枪刺喉等20多种。

  说到兴致处,李玉和还站起身自己演示了起来。记者注意到,虽然年事渐高,但他的动作仍然十分娴熟,游刃有余。

  孩子们还要继续街头卖艺吗?父亲也茫然

  按照李玉和的说法,杂技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技艺,要想成为杂技高手,除了具备天赋外,还得自小练习,“吃尽苦中苦”、历尽磨难才行。他说,比如过高竿,“离地两三丈高的竿子,一丈多长,人要走过去,平衡掌握不好,摔下来摔不死也会残废,难着呢!”

  “天下两大难,学艺和打拳。”旁边的王小经插话说,“孩子们在台上表演一分钟,都得在台下练一年不止,都是熬出来的!”

  说起孩子们的前途,李玉和感到十分茫然。他说,李武汉还好点,找到了大杂技团的正式工作,而李武昌、李开心两人,现在还只能让其街头卖艺生活。“祖先的手艺不能失传啊!如果能碰到好心人帮助,也算是他们上辈子积的德了。”

  在故乡难以生存,他只能带孩子们流浪江湖

  怀着发扬光大祖先杂技艺术的梦想,这些孩子的师父、父亲--李玉和10多年前从老家周口鹿邑外出谋生,但至今仍是居无定所,流浪江湖。作为周口当地一家民间正规杂技团的团长,虽然他也想走正规化道路发展,但至今收效甚微。有关人士指出,周口作为国内唯一的市级杂技之乡,却有大量杂技团半演半乞,

传统文化产业亟待保护。

  夏季马上到来,按照李玉和的安排,他们不久将回到鹿邑老家,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的技艺。“我们一般3月回老家,到秋后9月间再出来演出。”他说,天太热不适合演出,也只有在这个空当,他才可以找到叶落归根的感觉。

  “鹿邑那边太穷,耍杂技的团也不少,但喜欢看杂技的人不多,像我们这样的团根本没人看,就是有人看也挣不到太多钱。”对自己在家乡遇到的窘况,李玉和无可奈何。

  据他介绍,在鹿邑县当地,像他这样主要由自己亲人组成的杂技团数量很多,水平也并不比大杂技团低,但却难以生存,不少都选择了外出流浪,靠卖艺乞讨为生。

  “跑江湖毕竟不是个长法,可是形势就是这样,也没有办法,过一天是一天吧。”李玉和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有两点,一是他年事渐高,唯恐孩子们学不好绝活,让祖先的绝活失传;再就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但还没有一个稳定的家,也没有稳定的收入,让他十分焦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8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