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名为培训实则“白劳” 求职季当心“软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07:21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陈卉报道: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同时,少数不正规用人单位和个人也酝酿着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尤其是一些隐蔽性较强的“软陷阱”,往往令求职者防不胜防。培训为名换来“白劳”

  几番艰辛下终于找到工作,谁知一个月“培训期”后,公司却以能力不符为由拒绝签下正式合同——不久前,求职者小裴白给人“打工”一月遭辞退后,她才觉醒到自己被公司给“忽悠”了。

  数月前,小裴应聘到武昌某公司任销售员,签订正式合同前,公司称要先经过一个月的“培训”,这期间没有薪水,只负责午餐和交通补贴,花费不过两三百元。名为培训,实际上小裴的工作和正式员工并没有差别,每天一样要按时到岗,同事们有事也让她“挑土”,工作强度非常大。然而,当“培训”期满后,公司却没有录用小裴,而是以工作能力不足为由辞退了她。考题中设“陷阱”得免费创意

  像小裴这样被“骗力”的情况在职场并不鲜见,用人单位给试用期换个名义就可获取廉价的劳动力;而另一种“软陷阱”则“埋伏”在招聘考试的过程中,借机套取求职者的免费创意。

  据湖北人力资源中心招聘部部长舒欣介绍,有求职者反映,在应聘个别小企业时,考题具体到某个项目要如何操作,以及翻译文章、策划文章、设计程序等等,求职者对此表示质疑,最终没被录用而单位又采用其创意的话,那不是免费获得脑力劳动成果吗?

  就此情况,舒欣表示,“这类‘软陷阱’,不同于传统的金钱骗局,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而且一旦上当,因为对方钻的是漏洞,求职者投诉无门,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舒欣提醒道,在求职季中,不仅要盯紧自己的荷包,还要注意防范“骗力”、套取个人详细信息等不常见的隐蔽性高的“软陷阱”,避免被一些不法单位“忽悠”。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