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孟春时节访胡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07:23 山西新闻网

  

孟春时节访胡正(图)

  2007年3月7日是一个难得的好日子,雪后的阳光显得分外明媚,伴随着乍冷还寒细微轻吹的缕缕春风,我们《火花》杂志社的三位同志来到了山西省作家协会采访倾慕已久的著名作家,山药蛋派主要老作家之一的胡正老师。

  进入作协大院,经人指点,我们几人小心翼翼地踏进了一座错落有致、花树掩映、整洁如画的小院。透过院与家之门窗玻璃,我们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边敲门边问:“胡老师在家吗?”随着开门声,我们轻脚慢步地迈进门槛,踏入胡老的会客厅。

  胡老今年83岁,看样子,身体比较健康,除了眼睛有些昏花以外,听力很不错,头脑相当清晰,反应特别敏锐。当听说我们是《火花》杂志社来的客人后,一下子和我们亲近了许多,随即和我们亲切地交谈起来。

  胡老,中共党员,一级作家。1924年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城内。1938年9月参加晋西南吕梁剧社。1940年6月编入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二纵队吕梁剧社。同年冬季随剧社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后转入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学习。1942年夏到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战斗剧社任编辑股干事。1943年1月到晋西北抗日救国联合会文化部文艺工作团工作,战争锻炼了人,岁月磨砺了人。1943年2月,年仅19岁的胡老便到静乐县担任二区文化部长,同时参加武装工作队。

  随着战争的不断变化,因斗争工作需要,1945年冬到晋绥边区文联。1946年春到《晋绥日报》任副刊编辑。1949年2月任《晋南日报》记者。1949年10月南下到重庆,任《新华日报》副刊副组长。1950年12月到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夏毕业后到山西省文联。1955年任我省第一份文学刊物《山西文艺》主编,这就是《火花》刊物的前身。1956年后历任山西省文联秘书长、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山西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92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称号。1992年10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离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伴随着胡老的不但是一部革命史,更重要的还是其文学创作史。

  1943年5月26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第一篇小说《碑》,1995年由中国作协、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推荐为抗战文学名作百篇之一,收入作家出版社《中国抗日战争短篇精粹》。1943年10月14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其小说《民兵夏收》,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第六卷。尔后的小说《摘南瓜》收入1956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创作选集》,小说《两个巧媳妇》收入作家出版社《1957年短篇小说选》,小说《七月古庙会》收入人民出版社《短篇小说选1949―1979》,散文集《七月彩虹》,中短篇小说集《几度元宵》。1961年后又发表了长篇小说《汾水长流》,(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话剧、戏曲)和《明天清朗》《胡正文集》。总之胡老的作品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踏入了革命的门槛,鼓舞着一茬又一茬青年迈入文学创作队伍。

  和胡老同时期的山西文学巨匠还有束为、西戎、孙谦、马烽,在中国那一段文学史上被称之为文学五战友,又称为五驾马车,其山药蛋派当时的领衔人物是赵树理。其中文学五战友中其他四人以及赵树理老人也已谢世,目前山药蛋派的老作家中仅有胡老依然精神矍铄地和作协的同志一起探讨文学发展潮流。

  胡老很关心《火花》刊物的发展,一会儿问发行量怎样,一会儿问目前有几个同志编稿。当谈论到《火花》办刊方向时,胡老又语重心长道:不要顾虑我们过去的情况,过去作协和文联在一起,《火花》主要是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来稿也很广泛,团结了一大批作家,也培养了一批青少年作家。现在文学处于低潮,急需文艺复兴,那么你们办刊的思路就要与时俱进,放开手脚,怎样能为党的事业鼓与呼,怎样有利于人民就怎样办刊。

  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我们提出想请老人提一幅字,老人欣然允诺,为我们写下了“反映时代精神,繁荣文艺创作”几个大字。

  要离开胡老的家了,胡老和爱人郁波站在门口向我们一一握手道别……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简单情感,而是人与文学的共悟,是文学与文学紧密镶嵌的执着流露,是老一辈文学家对我们这一代文学爱好者的期盼、期待、期望……

  “杏园过去了,村庄远去了;晨风迎面吹来,白云向后飘去。在他们头上,是初升的红红的太阳,在他们身旁,是滚滚长流的汾河。夏天的汾河是这样汹涌浩荡,她带着管涔山源头的泉水,又沿途聚集了无数的小溪大河……当她碰到河底或河畔有什么东西阻拦时,她就鼓起勇气,嚎嚎地大喊几声,冲垮那些障碍,击碎河底的礁石,即使遇到深坑和陷阱,也不过使她转一个漩涡,然后就扬起她那白色的翅膀,发出了战斗后的胜利的欢笑,哗哗地向前奔流而去。”这就是老一辈文学艺术家的期望:汾水长流,“火花”长兴选

  尚随刚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