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8斤手炒白龙井茶抵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03:52 扬子晚报

  

8斤手炒白龙井茶抵宁

  

8斤手炒白龙井茶抵宁

  昨日,在南京淮海路116号经营茶叶生意已有十多年的王浙东先生向记者报料说,今年首批白龙井茶已运抵南京。这批茶只有区区8斤,足以显示出其珍贵性。业内人士指出,这批精品茶是手工炒制出来的,比机器炒制的茶叶在色香味形等方面更胜一筹,此茶的到来必将引发优质茶与劣质茶的新一轮较量。

  机器炒茶引来众人批

  昨天下午,三味茶庄老板王浙东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满腹的“茶经”显示出他对茶道的深深领悟。王浙东说,这8斤白龙井茶是他的父亲和姐夫两人花了三天时间才炒制出来的,真可谓精雕细作,每一片茶叶上都凝聚了茶人的百般辛劳。

  “但是,现在像这样认真用手工炒茶的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机器炒茶。机器炒出来的茶,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名茶吗?”说到这里,王老板忽然激动地提高了嗓门。王浙东说,手工炒茶是非常辛苦的,常常是“手上一层泡,脸上一层灰”,但茶叶其实也是有灵性的,你用心炒出来的茶,与机器炒出来的肯定大不相同。

  王浙东说,龙井茶的炒制在绿茶中是最复杂的,并用手演示了十大手法,有抖、带、挤、甩、挺、拓、抓、压、磨、推。在山嶂采摘下来的鲜叶经10到20个小时的晾摊之后,分青锅与辉锅两道工序。先由青锅(杀青),锅温温度由高到低,一锅鲜叶数量只有100克到150克,需炒制18到20分钟。这样的青锅成品,由两三锅加在一起,经一到二个小时的自然回潮后,再炒辉锅。辉锅的温度由低到高,时间需要25到30分钟。茶叶在这样的锅温中变化,最后才形成色香味形四佳的绿茶皇后。好的绿茶形似碗钉,扁、平、直,用手摸光滑感很强,决不像机器茶那样轻飘,有刺手感。冲泡后,手工茶很快会看到杯底的龙井茶嫩成朵,闻之清香宜人。而机器茶则漂浮在杯中,闻之则有一股冲鼻的焦火味,入口没有回甘生津之感。机器茶在几分钟内就可炒制好,随之而来的是几十几百元一斤的扁形茶大流行,这样的机制茶大批流行,以外观形状定价,充斥整个市场,真可谓“龙井茶的悲哀”。这样下去,几年几十年后,龙井茶还是名茶吗?王浙东的话得到了现场众人的一致赞同。

  金陵茶专家盛赞白龙井

  记者和王老板正谈话时,对茶叶颇有研究的专家施正东教授“闻香而至”。一进门,他就对王老板说:“你今年的第一批精品白龙井我怎能不过来尝一尝?”

  见记者正在采访,施正东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施正东说,西湖龙井是中国绿茶之首,真正好的西湖龙井是比较少的。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对茶叶的需求很大,因而培育新的绿茶品种显得尤为迫切。与西湖经纬度相差不多的浙江新昌县镜屏乡茶农于2000年从安吉引进试种了50亩白茶,获得成功。这几年,王浙东等新昌县茶人将炒制大佛龙井茶的方式应用到白茶上,创制成白龙井茶,在技术上是一大突破。

  施正东教授在品尝后说,归结起来,白龙井茶是一种新的高端产品,弥补了高档西湖龙井量少的欠缺,而王浙东先生将白龙井带到南京来,则是南京茶客们的好福气。这样的好茶卖3000元一斤,绝对值得。

  “泉溪人”茶傲立山水间

  业内人士评价说,“大佛白龙井”系茶中的“白姑娘”,亭亭玉立于镜屏的青山秀水间,浑身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深得市场青睐。据悉,目前王浙东家乡镜屏乡已有白茶800亩,今年下半年还将再发展700多亩。

  龙井茶素有绿茶皇后之美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泉溪人”龙井则是名牌龙井茶中的突出代表,这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素有“江南小桂林”之称的新昌县镜屏乡小泉溪村,历来是个产好茶的地方,“泉溪人”龙井的1800亩绿色茶叶基地,全部在海拔600米至800米的半山腰上,属于高山茶。

  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阴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树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二是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三是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

  王浙东说,每年新茶上市时,都会引发一场市场争夺战,媒体报道茶叶价格不一致,他认为精品茶产量少,加工工艺复杂,价格相对要高,其质量与几十元一斤的所谓“名茶”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懂茶人一眼即可辨出优劣。真正好茶是不需过度包装的,而劣质茶任凭你如何包装也难掩其丑。所以,少数茶叶小贩公开诋毁好茶的说法,只能让懂茶的业内人士笑话。淮海路的三味茶庄愿天下爱茶者来共同切磋、品评好茶,让真正的茶文化得到宣扬,让茶叶远离炒作和疯狂,回归自然。本报记者 张本甫 吴建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