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小病患者仍难走进社区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07:39 山西新闻网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然而,截至目前―――

  “大病上医院,小病进社区”是医疗资源调配的目标,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为此,政府在社区医院建设上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市民心目中是否买这个“账”,愿意去社区医院解决类似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呢?

  同是输液室冷热两重天

  26日下午,记者来到省城一家三甲综合医院的输液室。虽然已是下午四时,但操作台前还是有不少家长排队给孩子打吊瓶。一位护士告诉记者,早春气候多变,感冒的人有所增加,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儿。半个月来,从早到晚每天约有二三百名小患者来打吊瓶,有时候打吊针的椅子不够用,很多家长就举着瓶子站着坚持给孩子打完。

  27日上午,记者来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有两间屋子,包括医生、护士、还有清洁工共3名工作人员。与大医院人头攒动相比,记者看到,在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输液室里只躺着两位老人。

  一位值班医生告诉记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远处是一家平价药店,再走的稍远点就是一家大医院,无论从药品价格还是医疗水平来说,该中心都不具备竞争优势。“来就诊的患者很多是在大医院看病,去平价药店拿药,最后才来社区打针的。”翻看门诊记录,记者发现,一周来他们平均一天的门诊量不超过10人。而现在,一天最多也就15人,老人和孩子占了8成,值班医生无奈地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的情况稍好些。由于周围居民较多,与大医院距离较远,他们一天的门诊量有20多人,“但比起预想的接待水平还是低。”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多数市民只“爱”大医院

  社区医院既方便又便宜,为何吸引不了小病患者?记者采访了多名市民,发现大医院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看病让人放心”。

  在省人民医院,一位带儿子打吊瓶的母亲告诉记者,她也是迫不得已舍近求远到大医院的。“给孩子用药打针得很小心,报纸上不是报道过很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吗,来大医院图个心里踏实。”

  说起社区医院,吴先生满腹牢骚,“前几天晚上身体不舒服,给社区卫生中心打电话,人家已经下班了,没办法还得去大医院。”

  采访中,也有少部分市民特别是老年人表示愿意去社区医院。水西关街附近住的陈大娘更是如此,她告诉记者自己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前不舒服就得往大医院跑,而且去了大医院看这些老毛病也都差不多,所以平时难受能忍就忍。但自从她家附近有了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后,她就享福了。服务站的医生护士针对社区内筛查出的240个高血压病人,80多个糖尿病病人每个月都进行回访,测量血压、血糖,询问饮食、服药情况。她说社区大夫就像自己的“家庭医生”一样。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太原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5所(服务中心31所、服务站224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80.7%;已有8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达到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建立家庭健康档案20.7万户,签订一般及特需服务合同1.9万余份,开设家庭病床2000余张,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7万余人。

  是啥堵了去社区医院看病的路

  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社区医院“首诊制”“双向转诊制”,就是希望通过病人合理分流,使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专家预测如果政策落实到位,将出现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三赢”的局面。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无论大病还是小病,市民还是都愿意在大医院就诊。

  有专家指出,解决双向转诊失衡的问题,需破解四大瓶颈:一是市民错误的就医观念。许多康复阶段的病人并不需要继续留在大医院治疗,但实际情况是,许多病人对社区医院不信任,担心转诊会影响治疗的连贯性;二是部分社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确实有待提高,其中包括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设备、技术等等;三是由于医保的限制,有些医保病人住院后,如要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很可能要自己负担医疗费;四是一些大医院医生缺乏转诊意识,将一些处于康复阶段的病人留在自己医院里。

  大医院应全面牵手社区医院

  面对现状,省卫生部门有关人士坦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的就是要缓解居民看病难问题,中心的原则是低收费、优服务、高质量,而且居民从家里不到15分钟便可以到达中心,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初衷没有达到,这有社区自身建设的问题,也有居民的观念问题。

  看来要达到城区内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人高兴的是,为了加快这一进程,我省已出台了《山西省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公立医院要定期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3年为一个支援周期,每年要帮助受援单位开展两项新业务。公立医院新晋升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在聘任前,应当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3个月以上。支援单位要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会诊、开展讲座和进行技术指导,免费接受社区医生、护士进修。各地市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协作关系和双向转诊渠道。医院应在适宜的时候,将处于康复阶段的病人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到2008年,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晋中这几个城市首先要建立起完善与规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到2010年,全省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都要得到完善与规范。

  本报记者 芦燕娟

  定位准确“客”自来

  国家卫生部门曾做过一个统计,一年中去大医院看病的共有24亿人次,但真正住院的只有6000万人包括中小医院的住院人数,所占比例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到大医院去治疗。如果真能够将这部分人分流到社区医院,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就会大大降低,看病难的问题可以缓解许多。

  小病不出社区肯定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剂良方,但目前“理想”和现实尚有一段距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病人自觉走进社区医院?

  应该说,社区医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生于社区,长于社区”,问题在于能否很好地发挥和利用。论疑难杂症,是没法和大医院比,但论预防,保健,健康咨询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大医院不一定比社区医院方便。这就是需求定位问题。

  其实说白了,社区卫生服务是对小区内每一个人都做好卫生、健康方面的服务。更进一步说,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像拥有一位私人医生、一位家庭医生一样,家里人有什么病就能想到他。有了社区医生这么一个“朋友”,时刻关心我们的健康,再有大医院作为坚强后盾,这样筑起的健康“堤坝”,自然能让患者感到放心、可靠。

  燕语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