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找回“保姆”的职业身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08:40 东方网-文汇报

  不知不觉之中,“保姆”成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每年春节前后,“保姆荒”、“大学生保姆”、“保姆封杀东家”……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而怎样找到一个好保姆更是千家万户关心的事情。

  然而,作为一家培训了万余名家政服务员的机构的负责人,上海好事服务技能培训中心校长柳梅秀对炒作“保姆”话题有不同看法。在她看来,社会对“保姆”问题的异常关注使得家政服务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一方面,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她们对职场外待遇的期望值被“吊”得太高了。

  保姆首先要有职业操守

  “管得了公司人事,却管不了家里的保姆”,这样的故事曾经真实地发生在“好事”的客户中。原来,“好事”曾经为一位担任某大公司人事经理的客户送去了一名“优秀服务员”,然而不到2年时间,这位“优秀服务员”不但被用户退了回来,而且还被“好事”淘汰出局,柳梅秀摇着头告诉记者,“被用户养‘刁’了。”

  她介绍说,这位“优秀服务员”初到用户家中工作时,由于技能出众、习惯良好而受到对方的赞赏。用户一方面天天表扬她,并在未与中心商量的情况下不断加薪;另一方面,发现服务员工作有不合心意的地方,用户也不知如何与她沟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这位服务员还在用户的纵容下以拒绝支付管理费的方式,“跳”出了“好事”的管理。天长日久,曾经的“优秀服务员”条件越开越高,但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却越来越差。结果不言而喻,用户和服务员“双输”,而“好事”也不得不把这位服务员从员工名单中剔除。

  这件事令柳梅秀深受触动,她总结了不少家政服务员与用户之间的矛盾后发现,不管是哪一方,都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她认为,用户与家政服务员之间,首先应该是上下级关系:用户固然应该尊重家政服务员,但家政服务员也必须要有服务意识和职业操守,接受用户的管理。

  雇主也需要接受培训

  作为一家已经有11年历史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好事”从成立伊始就抱定了“帮一人上岗、助一家脱贫,帮一家服务、助一家幸福”宗旨。多年来,依靠虹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上海慈善基金会和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好事”免费培训了不少失业、协保、下岗人员、外来媳妇和进城务工人员。然而,柳梅秀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要让家政服务行业走上职业化的正轨,光对学员进行技能培训是不够的。

  “很多家庭不会‘用’保姆。”柳梅秀告诉记者,要帮服务员“找位子、过日子”,必须先要帮她们“换脑子,放架子”。从“好事”毕业的服务员不但要经过153课时的技能和“学做新上海人”的培训,考出劳动局出具的劳动技术鉴定证书,还要有当地警署的担保无犯罪纪录证明;但这些仍然不足以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家政服务员,“用户必须学会配合我们管理。”

  她认为,现在有的家庭有一些不好的用工习惯,比如随意加薪、不恰当地赠送礼品、不约束服务员的不良习惯、不能及时指出服务员工作中的问题和苛刻对待服务员等等,“家政服务是一个职业,可以参照单位里的管理要求,管理家政服务员。此外,还要与我们保持联系,共同管理好服务员。”

  柳梅秀向记者表示,“好事”愿意免费培训有需要的用户,为大家提供处理与家政服务员之间关系的方法和经验。

  社会保障是保姆职业权利

  对于时下盛行的“对家政服务员要有‘感情投资’”的说法,柳梅秀并不赞成。她告诉记者,在用工双方都没有把家政服务员当作职业的大环境下,谈论“感情投资”毫无意义。

  柳梅秀表示,用户给家政服务员加薪、送礼,甚至带出去旅行,大多是在周边环境的误导下不得不为之,谈不上是“感情投资”;不管是家政服务员还是社会,当务之急是搞清楚究竟哪些才是正当的职业权利,“家政服务员有获得必须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权利,但用户没有发红包、送礼物、让服务员使用私人用品的义务。”

  在“好事”看来,参加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的权利,才是家政服务员应该争取的权利。家政服务市场为众多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奇怪的是,家政服务员却不能参加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这对她们似乎不公平,对“好事”这样的机构的发展也很不利。得到社会保障既是家政服务员应有的权利,也是减少家政服务员流动性的好办法,更是推进家政市场职业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找回“保姆”的职业身份
婴儿护理培训。
找回“保姆”的职业身份
“帮一人上岗,助一家脱贫”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