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深圳奏响“六好”社区平安和谐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05:50 深圳特区报

  将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社区倾斜,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社区化、社区建设实体化

  深圳奏响“六好”社区平安和谐曲

  核心提示: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围绕“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目标,切实将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倾斜,向社区倾斜,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在指导思想上,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基层基础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基层的切入点;在工作思路上,注重社区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力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社区资源共享化、社区设施配套化、社区服务网络化和社区活动有序化;在工作策略上,重视解决和谐社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围绕理顺社区体制、加强社区功能、完善社区设施、优化社区环境、调动社区力量等方面深化社区建设;在工作体系上,构建科学有序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严密的“社区安全稳定体系”、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和保障体系”、构建适宜人居的“社区环境体系”、构建健康活泼的“社区道德文化体系”、构建强有力的“社区组织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工作模式上,力图构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市场运作四个机制,实现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双向促进。经过多年实践,我市已基本探索出一个符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特点的和谐社区建设模式。2005、2006年,我市共命名228个“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构建强有力的

  社区组织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工作队伍专业化

  社区流动党员找到“家”

  深圳在社区党建方面有不少创新之举。一是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社区党组织书记95%以上兼任社区工作站站长,在部分社区建立了社区党委;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构,探索吸纳物业公司、业委会、中介机构等社区各类组织有较强议事能力的党员为社区党委成员,研究解决社区的重大事项。二是通过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使党的工作能够进入“两新组织”、流动人群、商务楼宇、住宅小区、居民楼院,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对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社区党员信息库,建立党员学习活动登记卡,探索网上过组织生活的新方式。通过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切实做到“两个全覆盖”,即党的组织全覆盖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协调和监督作用。

  社区工作者素质不断提高

  针对深圳社区建设面对的特殊环境,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实践的需要,我市重点抓好社区工作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由各级财政保障社区工作站办公条件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并按照《深圳市社区工作站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实行公开招考制度,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2006年9月,龙岗区面向全区公开招考212名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报名人数达到4147人,全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为推进社工队伍专业化,南山区今年面向全国高校招聘100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5年内招聘总数将达到500名。

  我市注重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素质。市、区民政部门采取与党校、高校联合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授课、召开现场会、互相交流学习等方式,对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站站长、居委会主任进行培训。罗湖区2003年成立了社区工作学院,3年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社区工作者800余人次。南山区实施“人才强基”战略,由区财政连续5年每年拨出1000万元专款,设立基层干部培养专项基金,培训社区工作人员。根据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目前,我市各区正在制定社区工作和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计划。

  构建科学有序的社区治理体系

  关键词居站分设、一站多居、居企分开、推进直选

  从居站分设到一站多居

  传统上,居委会承担了政府部门下沉社区的行政性事务,造成政府代理人和居民代理人的双角色冲突,不利于居民自治功能的发挥。2005年起,我市全面推行“居站分设”体制,把原来居委会承担的政府下沉社区的行政性事务剥离出来,由与居委会平行设立的社区工作站承接,从制度源头上还社区居委会居民自治的空间。通过实行“居站分设”体制,一手抓政府基层执行力的提高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纵向到底;一手抓社区的自治、有序、和谐,实现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横向到边,从制度上解决了以往居委会存在的社区自治功能与政府行政职能难以兼顾的困境。

  在此基础上,我市着手研究并推行“一站多居”模式,在规范社区工作站辖区范围的前提下,按照我市社区发展规划确定的规模,对居委会进行分设,尽可能使居委会范围与物业管理小区范围相一致或接近,实现以较大的社区工作站整合社区资源,节约行政成本,以较小的居委会方便居民的沟通和自治。同时,居委会范围与物业管理小区范围相一致或接近,有利于建立居民与居委会之间的房产权利益关联,促进居民共同利益诉求的形成,实现居委会、业委会两种自治力量的互联、互动、互促,增进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针对城市化“村改居”社区目前存在的集体股份公司和居委会“居企不分”的现状,大力推进股份公司与居委会在机构、职能、人员等方面的分离,使居委会回归自治功能,而集体股份公司回归经济职能,淡化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规范运作。

  居委会直选率达47%

  “居站分设”不仅提高了政府在基层的执行力,同时增强了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自治和基层民主的热情。在2005年的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居民踊跃参选,全市直选率达到47%。盐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工作站与居委会彻底分设,双方人员不交叉任职,并扩大选民资格范围,规范选举程序,在2005年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实现了全部居委会的直选,成为我省第一个全面实现居委会直选的区。

  政策指导是保障

  我市注重从宏观上把握社区建设的总体方向,从组织上、工作上、政策上为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些主要困难和问题。2005年2月,市委、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社区建设工作试行办法》和《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这两个文件对社区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管理、经费投入、资源共享以及社区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年,我市制定《深圳市社区工作站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社区工作站的设立、性质、职能、人员管理以及待遇等问题;今年年初,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意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各区也制定了一系列推进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形成了点面结合、交相辉映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构建严密的社区安全稳定体系

  关键词治安防控网格化人民调解进社区“三会”制度

  构建治安防控体系

  我市针对各类社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构建“以社区警务为龙头,以群防群治为基础,以人口管理为核心,以物防技防为依托”的治安防控体系。抓专业队伍建设与抓群防群治网络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安队伍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警力,实现警力下沉,充实一线。深化社区警务体制改革,大力推广巡警、治安警、户籍警“三警合一”的做法,在社区形成侦破、防范和管理、治安巡逻控制的综合能力;利用科技手段,完善技防、物防措施,推进“电子眼”工程建设,在全市主要路口、人流密集区等公共场所实施有效防控,仅2006年全市就安装电子摄像头20万个。另一方面,针对警力不足的现状,整合治安员队伍,将各类治安联防员纳入社区统一管理,提高居民的治安防范意识,从而在各社区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群防群治网络。抓点、线、面结合,对社区实行治安网格化管理,覆盖全市每个片区,每个路面。在加强面和线上控制的同时,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对存在大量治安和安全隐患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整治。

  畅通社情民意表达,化解基层矛盾

  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化解基层矛盾是维护社区稳定的重要方面。居站分设后,居委会自治组织地位凸显,居委会“议事代言”能力提高,开始从“听命令做动作”向“听民意做决策”方向转型。盐田各社区普遍建立健全了评议会、协调会、听证会“三会制度”,畅通了社情民意渠道。比如盐田区中英街居委会通过“协调会”的方式解决了困扰社区居民多年的购买生活用品进出边防管理站口难和“洋垃圾”的问题;东和等居委会通过召开“民主听证会”和“民主协调会”,使社区中长年由于居民意见不同而得不到解决的社区管理难题,达成了共识,得到了解决。“三会制度”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丰富了基层民主形式。今年,“三会制度”将在全市推广。

  人民调解作为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首选方式,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就近解决”。“六约模式”主要是由指由社区聘请专职调解员,落实场地、队伍、经费和工作,组建社区调委会、调解小组、调解员三级调解网络,整合社区调解、治安、信访、劳动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预防、发现、调处”工作体系,调解和处理各类纠纷,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六约模式”在全市的推广工作已基本完成,大大提高了我市社区调解组织的基础建设和调解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我市六约、桃源等人民调解模式成功推出,为我市人民调解工作营造了品牌效应,也为新时期经济发达、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排查调解合力和工作网络。

  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和保障体系

  关键词物业管理进社区政府购买服务

  五年实现物业管理进社区全覆盖

  “引进物业公司,感觉就像搬进了新房”,家住桂园街道木材公司大院的陈汉邦老人如是说。陈汉邦说出了我市实行物业进社区后居民们的共同感受。我市许多早年兴建的老社区因各种原因,硬件设施落后,治安存在隐患。2004年至2006年,罗湖区积极探索和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由政府投入资金,对老住宅区、城中村、插花地三类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并在改造环境和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以“直接引入”、“连片引进、规模化管理”、“挂靠管理”、“自我管理”等方式全面引进物业管理,由区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和政策优惠;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社区服务中绝大多数项目和社区管理中的绝大部分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委托给物业管理公司。到目前为止,罗湖全区172个老住宅区全部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并引入物业管理,全区老旧社区环境和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小区物业大大增值,基层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罗湖的经验已在全市推广,五年时间内,深圳所有的小区都将引进物业管理。

  社区服务政府购买

  提高服务社区居民的水平和质量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根据深圳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的特点,我市改革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由过去政府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间接提供服务,由“养人”变为“养事”,在许多领域实现购买服务,把不同内容的公益性、福利性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项目化,经过论证,申请专项经费资助,在评估和考核后出资购买。以南山区为例,目前共有10个部门15大项公共服务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方式。2006年,市民政局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政策,由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4000万元,全部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三无”老人、特殊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提供以家政服务、健康护理、心理咨询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00万元用于“星光老人之家”的建设、后续管理和社区捐赠,启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临终关怀”等计划,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福田区采用信息化方式,建立社区服务热线和社区服务网站,开通了家政家教、法律援助、婚姻登记预约等20多项服务项目。我市还积极发展民间组织,降低社区民间组织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加快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规范社区民间组织的管理,鼓励社区民间组织从事社区服务。2006年,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了2000万元,资助民间组织从事社区服务,鼓励居委会、工青妇等组织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区服务机构,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丰富社区服务的内涵。

  社区基础设施标准化

  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关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对社区各类基础设施的空间配置、区域功能作出统一的标准化设计。按照《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规范有序地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全体居民都能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便利,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从2004年到现在,市财政每年出资2亿元,区配套2亿元,实施“固本强基”社区建设项目工程。截止目前,全市本年共投入13亿元,已建、在建项目达658个,兴建了一大批社区办公用房、社区图书室、活动室、康复中心、社区信息网络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由福彩公益金资助,在建成“星光老年之家”近600个,平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

  社区服务多样化

  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站的作用,围绕就业、环境、卫生、治安、文化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公共服务,服务对象从原来主要针对老、残、孤、困、优抚等困难群体发展到全体社区居民,服务项目拓展到法律服务、家政家教、康复医疗等领域。各区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服务。罗湖区推行了“十三项工程进社区”,组织社区开展对老人、儿童、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的“一帮一”活动;盐田区设立了社区服务专项资金,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民办非企业登记;福田区把社区服务体系作为构建社会管理“三大体系”之一,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全区成立了11个社区再就业基地,仅2006年就促进了409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

  构建适宜人居的

  社区环境体系

  关键词社区公园

  今年完成100个社区公园建设

  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是保持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市先后实施“净畅宁”工程、“城市梳理行动”,又将2006年确定为“城市管理年”,社区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对社区环境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新建居民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5%,旧城改造的老居民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环卫设施齐全,社区清扫市场化率达到100%;垃圾分类收集率达60%以上,资源回收利用率达30%以上;社区装灯率达100%,亮灯率达97%以上,设备完好率达96%以上。积极推进社区公园建设,完成100个社区公园建设,优化市民居住环境,努力打造“公园之城”被写进200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政府为民办的十大实事之一。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市未来将新建各类公园300个,其中社区公园250个,从而极大地美化居民的家园。

  构建健康活泼的

  社区道德文化体系

  关键词社区文化社区义工

  社区文化繁荣发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持久地开展了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工作,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环境。全市共建成了47个有一定规模的街道文化站,创建社区图书室、阅览室473个,设置社区文化广场76处;成立了510支共25500人参加的社区居民文体活动队伍,并形成了“福永杂技”、“龙岗舞龙”、“沙头角读书沙龙”等独具特色的现代社区文化品牌。“少儿艺术花会”、“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深圳读书月”、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教育月、关爱行动等文化活动,成为群众文化的亮点,并在繁荣社区文化活动上起到龙头作用。

  有困难社区义工帮你忙

  身着红马甲的义工是社区最动人的风景。目前,我市建立了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义工服务网络,1128个义工服务组织遍及全市所有社区,近16万名注册义工和近40万项目义工在社区积极开展活动,与社区居民建立服务联系卡,推出服务老人和残疾人、帮贫助困、学生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居民群众欢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