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人为战友守陵17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04:08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王国俊实习生万琦

  【金陵晚报报道】清明将至,南京龙都革命烈士陵园内,李智祥总在清早时拿着扫帚,一下又一下,扫净每位烈士墓上的灰尘。有时候,他还自言自语,如同碰到了久别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只不过朋友在另一个世界。

  在这里,长眠着19位烈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曾和李智祥一起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他们走了,我给他们守陵,他们也就不孤独了,大家还好像在一起。”李智祥今年85岁,为给战友守陵,他和老伴住在陵园里已经17年。

  特殊“看墓人”

  位于江宁龙都镇上的龙都革命烈士陵园,显得格外肃静,陵园并不大,陈设也很简单。一条小道已经被李智祥清扫得很干净,路两边还种满了花花草草。

  在纪念碑后面,分别立着刻有19位烈士名字的墓碑。李智祥和老伴张秀华正给这些碑扫去灰尘,两位老人还用抹布蘸水擦拭着,小心地呵护着这些墓碑。

  “这里牺牲的人我基本都认识,大部分都是曾和我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不过我比较幸运,活下来了。”李智祥老人说着这些,语气已经很平淡,“没有他们,我们也过不了今天的日子,能给他们守墓,我觉得也是一种幸福。”

  老人现在每天的工作很固定,打扫墓碑上和陵园里的落叶和灰尘,保持这里的干净。空余的时间里,老人就种树栽花,墙面旧了,他还会自掏腰包粉刷陵墓和周围的墙体。

  陵园墙外不远就是一个小学,孩子们每天来来往往,习惯了老人清扫墓园的身影。时间长了,也了解了老人和这些烈士的故事,“我们都挺喜欢他的,也很敬佩他。”一些孩子还喜欢过来看望老人,老人也愿意给孩子们讲讲过去的故事。

  老人的故事从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开始……

  打过日本鬼子

  李智祥是地地道道的龙都人。年少时曾亲眼看到过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也经历过敌人沿路烧杀抢掠的痛苦,所有这些都让他感觉到了那种彻骨的痛。1941年,他参加了革命,“我记得当时我十八九岁的样子,主要就是和日本鬼子斗争,白天贴传单,宣传抗日,晚上就破坏他们的道路和各种设施。”李智祥说,他当时就在龙都街上装成做小生意的,以此为掩护,进行抗日活动。

  之后他任龙南乡的乡长,组织当地民兵通过割断电话线等方式,扰乱日伪治安,协助新四军打哨兵、夺枪支,还参加过龙都三万群众火烧日伪炮楼的战斗。后来他又回到龙都,解放前还担任过江宁区龙南乡抗日民主政权指导员。

  龙都终于解放了,翻身做主人的李智祥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对未来的生活开始憧憬。解放后,李智祥任龙都镇副镇长。“小时候错过了读书机会,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后来就不再担任副镇长了。”李智祥在安排下,在当时的高级社、初级社担任会计工作,后来一直做会计工作,直到1982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

  退下来,他本来可以安稳地过日子,在家里享清福,但他却有些不习惯,回到家种了几年地。这个时候,他听说龙都烈士陵园的守陵人身体不好。“他也是我的战友,当时身体不好了,就让我来代他看看。”

  李智祥很爽快地答应了,看了一段时间后,那位战友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住进敬老院。1990年,他索性和老伴将一些衣物搬了过来,准备在这里长住下,好好看守这处陵园。“这个烈士陵园是1978年建的,里面一共埋有19位烈士的忠骨。里面大部分人都是我当时的战友,还有一部分人是我见过的,基本上都认识。”

  和战友相伴17年

  对长眠在这里的烈士的故事,李智祥非常熟悉。

  “这是梅武斌的墓,也是我们龙都人,他晚我两年参加革命,当时我们非常熟悉。”李智祥手抚着梅武斌的纪念碑,不禁有些黯然,“他后来是被

国民党自卫团杀害的,牺牲的时候非常年轻,只有20多岁。”李智祥还记得,当时敌人为了拷问梅武斌,将梅武斌的10个指头都钉上了竹签,直到昏死过去,但梅武斌就是什么都不说,表现得非常勇敢。

  老人又来到另一个墓碑前,“这是刘鹤亭的墓。”他介绍,刘鹤亭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也任过龙都的乡长。1939年,刘鹤亭任新四军江、句、溧边区的游击大队长,他是被当地资本家买通的土匪抓走的。“他当时正在开会,有几个人闯进来抓他,他也成功逃出会场了,但这几人还在后面追他。他当时穿的是旧时那种长袍子,不料被长袍子绊了一下,倒地被后面的人抓到。”

  在李智祥眼里,这里的每位烈士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位烈士都是一段历史的浓缩。守在这里的时间长了,李智祥还干脆拿起了笔,将这里每位烈士的故事整理成文,还印成小册子,捐赠给附近的一些学校,让孩子们都能了解到烈士的英雄事迹。平时有孩子过来给烈士献花圈,或者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他都主动给学生们进行讲解。

  守陵不孤独

  这个陵园里只住着他和老伴两个人,在这里守了17年,他就不感到寂寞吗?“许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人问我每天住在墓园里,不害怕吗?”李智祥觉得,那是因为一些人还不了解他,“这里面埋的人许多我都认识,有些还相当熟悉,和这些战友在一起有什么可怕的?”他常这样想,和这些战友们相比,他活下来已经是一种幸福了。

  为了看好这些墓,他想了许多办法。周围居民说,原来这个园子已经有些荒了,他来了后,这里逐渐清爽起来,他自己花钱种上了花草树木,还学着修剪灌木。他还贴钱把陵墓粉刷一新。

  其实老人的收入也不高,满打满算,连生活费和补贴一个月也就200来块钱。但老人对钱并不是特别看重,“儿女们早就成家了,也都还不错,我能对付着生活就可以了,要太多的物质享受没意思。”张秀华说,因为要弄好陵园环境,老伴李智祥几乎把生活费都贴进去了,生活却比较艰苦,好在他对生活也不讲究。

  “一般我们自己弄点菜,平时很少吃肉。”张秀华说。

  “有人问我做这些图个什么。”李智祥对这个问题想过很多遍,也回答过很多遍,“我图个什么呢,我也没什么可图的,我就是觉得替他们看好墓就行了。”李智祥认为,太多的大道理他也不愿意多说,他从内心里希望更多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好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真的是血换来的。”

  老人说完,拎着一桶水,拿着一块抹布,又去擦拭那些墓碑了,尽管那些墓碑上并没有什么灰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