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04:10 深圳特区报

  聚焦《深圳工业发展策略》

  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市领导就发布《深圳工业发展策略》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吴德群

  “深圳首次以白皮书形式发布了《深圳工业发展策略》,这将是深圳今后一段时期工业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性文件。”日前,副市长张思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是深圳经济发展之本和后劲之源,深圳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改造提升黄金珠宝、服装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加重加厚深圳工业基础,培育更多“高产田”。

  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记者:作为白皮书的编委会主任,请谈谈发布《深圳工业发展策略》的背景和战略考虑。

  张思平: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迅速崛起,以年均39.2%的增长水平,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目前,深圳是全国第三大工业城市,吸引了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培育了华为、中兴等创新能力强的知名民族企业,程控交换机、通讯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优势明显,黄金珠宝、服装、模具等传统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人口、土地、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难以为继”,深圳工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工业由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发展,实现“深圳加工”向“深圳制造”和“深圳创造”的转变,是深圳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当前的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为了保持和进一步提升深圳工业的综合竞争力,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李鸿忠书记的指示、许宗衡市长的要求,专门组织开展了工业发展策略的研究,编制了《深圳工业发展策略》,以提高政策透明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未来仍以工业为主导

  记者:白皮书中是如何判断和分析深圳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有一种观点说,深圳应向香港学习,重点发展服务业,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张思平:白皮书按照工业的增长速度、增速波动、表现特征、用地效益等多项指标,划分我市工业经历了三个阶段—扩张规模阶段、优化结构阶段、提高效益阶段。目前,我市工业正步入提高效益阶段,主要特征是工业领域开始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工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创新的投入。

  去年,深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3.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0.3%,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3.9%,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产值的59%。工业是深圳经济发展之本、后劲之源,没有发达的工业作为源头,物流、金融等第三产业将失去服务对象。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工业仍是深圳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我们将重点吸引适合深圳发展的产业和优势项目,同时发展高端服务业,建立起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决不能盲目学习香港,造成工业“空心化”。

  将在粤东建产业转移园区

  记者:伴随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各界比较关注劣势企业的退出问题,这在白皮书中有无体现?

  张思平:白皮书在产业融合策略和消长平衡策略中提到,产业升级要符合自身规律,不宜强行人为推进,否则可能造成产业“空心化”和产业结构“虚高级化”。对于部分劣势产业,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优势,促使其采用高新技术化,重现生机。确实需要退出的劣势企业,我们将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协助其有序转移。考虑到巩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从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客户资源角度出发,深圳将采取在粤东建设产业转移园区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相关产业优先选择向粤东的惠州、河源等地转移。

  我们将按照白皮书提出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策略措施,今年做好以下工作:规划一批总部经济基地,出台《深圳装备制造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产业聚集基地建设,建设特色产业工业园,开创区域名牌建设,启动老工业区改造,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工业技改资金扶持重点改造项目,建设深圳工业发展研究院等,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巩固和提升工业优势地位,把深圳建成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研发创新基地,成为泛珠三角区域的生产管理中心和生产服务中心。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将继续发展壮大,要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图为赛格三星生产车间。本报记者许光明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