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被列入“重点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01:55 扬子晚报

  本报“双拆热线”反映的第一批违建问题现在已全部有了回音,各个相关部门纷纷表示要组织人手尽快拆除。其中一些违建所在街道的负责人已到现场查看过,承诺将立即组织强拆。而对于一些拆除难度大的重点区域,南京市“双拆办”已展开调查,并将其列入了今年的“双拆计划”。据悉,“双拆办”督查组已将本报报道的违建地点做成“重点名单”,下发给违建所在区的市容局,督促其尽快拆除。

  缺乏配套设施催生违建

  “富民坊一带最初没有菜场,我们生活不方便,于是默认了这些违建摊点,也是无奈之举”。本报报道了“富民坊违建成群”之后,家住富民坊的居民纷纷打来电话诉说缘由。一名姓葛的居民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住进富民坊时,这里环境又脏又乱。有关部门解释说,违建披棚是作为临时菜场用的,方便居民。“过了两年,菜场终于建起来了,但是违建披棚也已成气候,就不容易拆掉了”。再加上街道开始向违建摊点收费,想拆掉就更难上加难。葛先生反映说,每天都会有街道的管理人员向违建店主收取5至8元不等的“保洁费”。

  据记者了解,在南京有不少类似富民坊的违建群,在老小区缺乏配套设施的历史背景下,大规模地成片、成带,直至既成事实的“合法化”。由于涉及到多方面利益,拆除这种违建的难度,远远大于小区出新。

  缺乏物业管理滋生违建

  本报接到的违建举报,没有一起发生在新小区内。居民在老小区内乱搭违建、占用公共场地,不仅司空见惯,也基本未遭阻止。记者采访了搭违建的居民,发现其中许多人没有物业管理的概念,更没有“公共场地,不属于私人”的概念。不少人认为“反正是空地,空着也空着”。还有一些居民有“跟风”的念头,你搭我也搭,不能吃亏。此外,一些老小区车棚破旧不堪,又无专人看管,居民的自行车屡屡遭偷,无奈之下搭个铁皮棚子放自行车。

  一名居民反映说,小区里的违建在长期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已从“自家厨房”、“私家车棚”逐渐发展成“出租屋”。

  曝光违建将全部拆除

  本报关于“富民坊”的报道,已引起“双拆办”的高度重视。负责人表示,已将“富民坊”列入“双拆”名单。督查组也向白下区市容局通报,让其尽快对“富民坊”展开拆违行动,并杜绝违建死灰复燃,还居民一条整洁的道路。此外,菱角市小区73号至93号小区的违建,经证实虽然不是某单位的违建,不过也一样列入秦淮区市容局的双拆计划。集庆门殷高巷44号小区的“填井违建”,有关部门回复说“已经派人拆除”。

  “五所村跨巷骑楼”一文见报后,下关区有关领导立刻到现场查看情况,并指示相关部门“不惜一切代价拆除五所村的跨巷骑楼”。

  “三房”政策需更加完善

  记者从居民的话中,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他们对“双拆”行动的支持,源自于他们对“三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低价商品房)政策的信任、期待。然而据记者了解,“三房”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比如五所村210号的住房条件很差,当地19户居民户均面积39.76平方米,而房产部门只配给2套经济适用房。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三房”房源是一个“稀缺资源”,各个区都抢着要,希望能够满足所辖居民的需求。但是,在分配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操作上的倾斜。比如一些经济富裕的地区,能够得到足够的房源;经济实力相对较差的地区,生活着很多经济困难的居民,分配到的房屋却少得可怜。

  有关人士表示,“拆违、拆破”是城市化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需要在整体环境公平和谐的情况下,才能良好地运作。也只有在这个大背景下,才能避免在“双拆”行动中激化出很多社会问题,从而让规划建设健康、有效地持续下去。“双拆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密切留意本报关于违建的相关报道,期待以此作为“双拆办”和市民沟通的桥梁。

  实习生 许铮 本报记者 黄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