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加工,超市为啥说“没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14:54 新民晚报

  妻子到外地工作一年、首次做起围裙丈夫的蔡先生,对每天的“买汏烧”感到头皮发麻。肉丝怎么切?虾仁如何剥?他忐忑不安地上了一回农贸市场。在“你买我的菜,我帮你加工”的摊主“顺便帮忙”下,蔡先生解决了难题。

  可昨天,家住真光新村的张大妈在超市购买黄鳝后,央求营业员“帮忙去除肚肠”,可对方一句“我帮你加工,你干什么”就把她堵了回来。

  同样是卖菜,举手之劳的“代客加工”为啥变得“公”“私”分明?

  菜场摊主“顺手帮忙”

  “爷叔,切成肉丝还是肉片?”在兰溪路一家铁路农贸市场内,30多岁的女摊主热情地问道。“用不着加工,我回去自己弄,谢谢。”顾客季先生告诉记者,菜场肉贩几乎都能帮客人代加工,“服务好、口碑好,生意自然会来。”

  花半个小时,记者逛了一圈,无论水产、家禽,还是肉类、蔬菜,凡是能“顺便”加工的,摊主都满口应诺。杀鸡鸭、剖鱼肚自不待说,削莴笋、除莲藕皮,甚至剥小青豆、拣芹菜也在一句“阿姐,你买好菜别忘了来拿”的关照声中完成。

  在一家每500克20元的条虾摊前,30多岁的女摊主正在剥大虾仁,有人问虾仁什么价,她回答,是代人加工的。“人家一下子买了3斤,要招待客人,时间来不及了。”女摊主说:“早晨进的货,相当新鲜,你要买我可以帮你剥。”于是片刻就又做成了一笔生意。“现在双职工与老人分开居住多,买菜拣菜费时麻烦。简单加加工,他们省点力,我也做了一个人情。”女摊主的一席话,说得大家连连点头。

  超市推脱“没有人手”

  同样是买菜,桂巷新村52岁的方延奇原先喜欢到附近的农工商、联华、华联吉买盛等超市,看中的是正规渠道,质量可以放心。可有一次包馄饨,他跑到一家超市买腿肉,要求加工肉糜,营业员却要他改买现成的肉糜。老方担心是隔夜货,坚持要现买现加工。营业员忽而称“摇肉机坏了”,忽而又说“你回去自己斩斩也方便。”老方窝了一肚子火,最后还是把肉送到小菜场请摊主加工,人家分文不收,还一个劲地说没关系。此后,老方又请菜场卖蟹的帮忙,给人家送来的盒装大闸蟹扎绳,对方也分文不要,还说“很方便的,下次再来”。经历这两件事,老方改变了自己对超市的“偏好”。

  无独有偶,长风一村的郭红娣大妈,也在曹杨影剧院附近的超市碰了一回壁。看见超市小包装肉丝切得比较匀称,她便买了一条里脊肉后请师傅帮忙切一切。“你现成的不买,我哪里有空?”“如果顾客都像你那样,我们人手怎么够?”没得到帮助,还被呛了一回,郭大妈自此更倾向于去菜场买菜。

  原因在于“为谁干活”

  一个乐于“顺便助人”,一个能拒则拒,“自由市场”与超市卖场截然不同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方式,引出了“为谁干活”的话题。

  据超市业内人士透露,尽管目前超市水产肉类柜台也是租赁性质,但员工是由商场和承租人双方联合安排的,干多干少,每月收入差不多,还要受上下班和其他劳动纪律的约束,积极性不高。分内事尚且靠应付,怎么可能为顾客“额外”劳动?而菜市场的摊贩靠和气生财,看中的是回头客生意,当然是“力所能及、有求必应”。这里,“举手之劳”所反映的,岂止是生意理念上的差异?本报记者郭剑烽特约通讯员范小锋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