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南京志友会倡议死后不与活人争土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01:28 现代快报

  快报讯(记者 陈英)清明前夕,前往各大公墓祭扫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对于参加南京志友会的近4000名志友来说,他们并不希望看到这种场面,在他们签下捐献遗体的志愿书时,他们就已经决定,死后不建墓,不要儿女祭扫。尽管现在很多人对此还不能接受,不过志友们仍然坚持发出自己的倡议:死后不与活人争土地。

  今年整整100岁的谢野萍老人是位老革命,在1996年南京志友会成立时,他就作为创始人之一,带头签下了要捐献遗体的志愿书。期间谢老在美国夏威夷的女儿希望老人去美国定居,可老人不肯,女儿就为他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今年年初,老人突然病重,清醒时他坚决要求回到南京,作为一名遗体捐献的倡议者,他一定要信守自己的诺言。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尊重他的意思,为他办理了遗体捐献的手续,完成老人最后的愿望。

  南京志友会徐小平干事告诉记者,从1996年志友会成立到现在,像谢老这样捐出自己遗体的志友已经有478位,其中还有26位捐献出角膜,为51位患者带去了光明。

  去世后入土为安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风俗,可南京志友会就要打破这种传统风俗。“我们也不谈什么最后的奉献,这就是‘废物利用’。”志友会创始人之一的赵秉华老人说,当初志友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为了中国医学的进步,二就是要移风易俗,倡导一种新的文明风尚,“现在土地资源也紧张,人都死了,还跟活人争什么土地呢?”志友会的宗旨是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献礼、不建墓;一捐遗体供解剖,二捐器官供移植。

  赵老说,其实有一些老人自己是愿意捐献遗体的,可是子女坚决不同意,怕被别人说“不孝”,而捐献遗体必须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所以老人也就“有心无力”,颇感无奈。

  “在父母去世后风光大葬,那才叫孝顺吗?”徐小平认为,那种孝顺父母已经感受不到,还不如把这份孝心放在他们生前,常回家看看老人,跟他们聊聊天。同样尊重父母的意愿,也是一种孝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