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小摊,方便了你我的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06:37 山西新闻网

  

他们的小摊,方便了你我的生活(图)

  新闻前缀

  配钥匙、修自行车、修家电……这些都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干这些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个体工商户。来自省工商局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省个体工商户已经由2002年年底的349210户增加到451731户,增长率为29.4%。这些个体工商户主要经营餐饮、百货、日用品、维修服务、信息中介等十几个行当,其中多数以下岗工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他们经营的店铺的面积往往很小,却为周围的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为此,本报记者选取了其中一些从业者,对他们的经营状态进行采访。

  ★小百货

  货小利薄热情高

  地点:康达商城

  经营人:汪静雯

  采访时间:4月2日上午10时

  随着太原对违章建筑的拆迁整治,不少个体经营户把摊点摆进了商城。汪静雯就是几年前随着太原“六项整治”搬进康达商城的个体户之一,她有点像早些时候的乡下货郎,经营的东西以小毛巾、小针线等日常用品为主。

  汪静雯今年不到40岁,和爱人同属太原某纺织企业下岗工人。“几年前,有一次买缝衣针,跑了几个地方都没有买到,就觉得这是个小商机,反正自己没事干,便做起了这个小生意。后来只要是人们想买又不好买的东西,我都想办法进货。”汪静雯说,她所经营的都是其他地方很难买、其他经营户也不愿意卖的东西,利润很薄,但她很知足。

  汪静雯店里大大小小的货品超过百种,最贵的价格不超过20元,最便宜的只有0.1元。记者和她聊天的近一个小时中,来小店里的顾客都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她们都是这里的回头客。汪静雯说,这些顾客每次在店里找到想要的东西时,脸上都会露出一丝惊喜,这更坚定了她把这些利小但又是百姓急缺的小商品经营下去的决心。

  ★修车摊

  方便了一条街的人

  地点:师范街

  经营人:侯林青

  采访时间:4月2日中午1时

  侯林青在师范街修自行车有二十多个年头了,整个街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由于肤黑手糙,不少小孩见了他都叫“爷爷好”,实际上,侯林青的年龄还不足50岁。

  见到侯林青时,他正给一个小女孩的自行车打气。打完气,小女孩一摸口袋说没带钱,侯就让小女孩走了。“这样的事多了,小孩子经常没有带钱,大人则经常拿个50元、100元的大钱,不好找。几毛钱收不到是常有的事。”

  小女孩走后不久,一位中年人推着后胎没气儿的自行车过来了,中年男人告诉记者,整条街上就老侯这一家修自行车的摊点,“老侯干的活绝对是给大家应急的事,有时候活儿多,他能干到晚上10点多才收摊,有时候等人来取修好的车,他能等到晚上十一二点。”

  说起老侯的热心,不少人指着一个拴着铁链的打气筒说,“那是老侯收摊后专门给路人准备的。”

  ★小吃店

  味美吸引回头客

  地点:双塔东街

  经营人:罗先生

  采访时间:4月1日晚9时30分

  晚上9时30分,店里的客人终于少了,老罗和妻子也终于闲了下来,这时他们才开始给两个儿子做晚饭吃。老罗告诉记者:“实在太忙了,也没什么时间管他们。”

  每天早上6时起床,老罗要一直忙到晚上10时,“每天晚上关门回家后,身体就像散了架似的。”罗先生初中没毕业就从四川来到太原,在经过几次碰壁后,选择了经营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沙锅米线。“每天来这里吃饭的都是附近的居民、学生,还有附近单位的职工,大家口口相传,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正在店里吃饭的白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附近上班,中午、晚上下班后,经常会来这里吃饭。

  老罗店里主要经营沙锅米线、火锅粉等,价格在3-5元,尽管去年物价飞涨,但他却依然没有调价。“量足味美,而且价格不贵,能吃饱。”白女士夸赞道。

  老罗和妻子一起经营这个店,“因为店面小,成本高,季节影响大,一年下来收入也没多少。”老罗有个打算,就是开家更大的店。

  ★水果摊

  家家户户都需要

  地点:东岗路

  经营人:张改平

  采访时间:4月2日上午10时30分

  张改平18岁从临县来到省城做水果生意,到今年已经整整17年了。谈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卖水果,张改平说,他当时“只想着能挣点钱养家糊口”。刚开始在大营盘的水果批发市场摆摊卖水果,后来市场给拆了,张改平就把水果摊摆在了东岗路,“附近有医院、学校和小区,生意不错。”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这儿买水果,价格便宜,也公道。”过来买水果的刘大妈说。除了附近的居民,张改平的水果摊为那些去医院看病人和附近学校的学生也带来了不少方便。

  水果摊的收入是张改平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前东岗路上水果摊只有两三家,一个月下来能挣1000多元,除去房租和孩子上学,一年下来能赚个七八千元。“不过,去年一下又冒出三四家来,生意就不好做了。”张改平现在琢磨的是,怎样才能留住更多的顾客。

  ★馒头铺

  大家吃个地道

  地点:体育路

  经营人:李中天

  采访时间:4月2日上午11时

  李中天今年48岁,临猗县人。几年前,他和爱人一起到太原蒸运城馒头。他蒸的馒头吃起来香,很受居民欢迎。临近中午11时30分,馒头铺前开始出现排队购买的情形。李中天说,午饭和晚饭前是营业的两个高峰期,一天能卖三袋面的馒头,每月有两千多元收入,“这些钱供两个孩子读书没有问题。”

  看到记者采访李中天,一位正买馒头的妇女搭话说,老李蒸的馒头从不捣鬼。几年来她们整条街上的人吃的几乎都是他蒸的馒头。

  ★修锁配钥匙

  生意小能救急

  地点:太原师院附近

  经营人:白大爷

  采访时间:4月2日下午2时30分

  “反正退休后在家也是闲着,不如做点小买卖挣点钱。”听说记者要采访,白大爷显得非常高兴。虽然已经60岁了,而且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白大爷还是干起了修锁配钥匙的生意,“这个活投入少,一个钥匙机、一个钥匙坯,再加上点儿工具,就能开张。”

  来配钥匙的多数都是附近的学生、居民,白大爷告诉记者,现在修锁配钥匙的生意不好做,有时候一天一个人都没有,不过关键时刻能给人们救急,人们忘带钥匙了,多数都会找他来帮忙。

  专家点评

  多些关怀少点挑剔

  山西财经大学教授韩虎山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家一定要多给这些经营者一些关怀,少一些挑剔。

  韩教授说,目前个体工商户或是外来务工人员,或是城镇下岗工人,他们在自食其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很多便利,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个别小摊点经营者平常也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卫生状况不合格等,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一定要采取温和的手段加以疏导。否则,既不利于社会经济多元发展,也不利于百姓日常生活。

  本报记者 薛皓中 禾嘉

  本报记者葛薇摄

  (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