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缅怀,不一样的情愫——清明节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17:54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魏武璩静

  一年一度,清明又至。这一植根于传统深处的缅怀先人、追述祖恩的节日,在中国人心中激起追忆逝者波澜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的共鸣。

  在泰国曼谷,许多华人会提前一周左右开始准备香烛、纸花等清明节用品。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曼谷居民林勇明说:“曼谷华人很重视清明祭祖扫墓,老人对清明节非常重视,即使是年轻人也不敢懈怠和不敬。”

  新加坡的“中元节”和中国的清明节非常相似,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人们摆上供品,祭拜先人。商人们则利用“中元节”举办庆典表演和拍卖活动,出售礼盒大米和礼品花篮。“年纪大些的新加坡华人购买的较多,他们相信这会带来神灵保佑和好运气。”新加坡驻华外交官洪怡君说。

  “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逝者的骨灰都会放在一个叫做骨灰安置所的地方。清明节前,人们会前往骨灰安置所或者庙堂拜祭。”洪怡君说,“在庙堂供奉祖先牌位的费用很贵,通常要花费几千元新币。所以多数人选择在家中供奉牌位。”

  在韩国,清明节不是法定假日。韩国留学生姜熙灿说,韩国人的祭祖活动通常在春节和中秋进行,“家中的供桌上摆满食物,全家人站成一排,向祖先牌位鞠躬两次。节日当天,电视气象节目会提醒民众,一些民间组织也会举办活动纪念清明节。”

  在北京学习汉语的日本留学生百合表示,除清明节外,日本还有“盂兰盆节”,在这一佛教节日里,人们追祭祖先、祈祷冥福。“每逢阴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日本全国放假7天,人们利用假期举家返乡,祭祖扫墓、探亲访友。”

  相比之下,在台湾,人们过清明节的方式更为“原汁原味”。每逢清明,很多人会以祭扫的方式追思先人,并教育后代饮水思源。现住北京的台商方志正说,在台湾,宗亲族群的祠堂一般选址在“风水宝地”,内奉家族逝者的骨灰坛供后嗣祭拜,由全族人出资雇专人管理和打扫。

  方志正说,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精神都绵延不绝。“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加强,每当清明时节,还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返回大陆寻根寻源、祭祖扫墓。”

  苏格兰皇家银行北京代表处的克莱夫·劳林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说:“有些外国人认为万圣节与中国清明节相似,其实不然。万圣节在西方年轻人眼中是娱乐,而中国清明节却很严肃,往往和祖先家族联系在一起。”

  但留学生们也承认,与日渐盛行的西方节日相比,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概念正变得越来越淡。

  杨氏翠恒是一位越南留学生,来中国前在河内电视台供职。她说,在越南,“老人们记得清明节,城市里的年轻人则比较淡漠。”

  百合说,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节日已不太看重。姜熙灿则表示,许多韩国年轻人对清明节已没有概念,“我们对西方的情人节和圣诞节更熟悉。”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