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第二集:农业嬗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19:21 CCTV-7《致富经》
《探路》第二集:农业嬗变
2005年,仅到成都种西瓜的浙江台州人就有200多人

《探路》第二集:农业嬗变
被称为3899部队的人们,变成了公司的农业产业工人

  CCTV-7《致富经》4月3日播出节目《探路》第二集:农业嬗变,以下为节目内容。

  都江堰,一个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今天已经成为四川盆地里一个中等城市的名字。

  都江堰,造就了富裕的成都平原,也成就了千百年来让四川人自豪的农业文明。

  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沃野千里。但是这片肥沃的土地却成为了农民另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

  成都邛崃市羊安镇唐营村 朱琼英:“以前我们的地呀,我们才5亩田的样子,就有15块地。15个小个小个的,15个。”

  责任田被分成了很多块,在成都是普遍的现象。在这样的土地上,农业机械化根本无从谈起。

  成都邛崃市羊安镇唐营村 朱琼英:“收割机,低矮的田你怎么可能用收割机收吗,你喊他来他也不来的。”

  成都邛崃市羊安镇唐营村党支部书记 胡桂全:“我们老百姓的土地收益,每亩土地,可能也就是二三百元,除去所有的投入成本可能就是二三百元钱,所以很多人出去打工,在外打工经商,他不愿意经营土地。”

  当土地难以承载农民对于致富的渴望,他们选择的是去城市打工。

  在这个诞生

川菜和孕育富庶的地方,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涌动着一种春天而起冬天而落的潮汐,这种潮汐叫做民工潮。

  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全村3500人口,耕地2700亩,人均还不到8分田,全村2000多个劳动力,有1700人到外面打工。每年村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制止人均8分的土地撂荒。

  成都邛崃市羊安镇唐营村党支部书记 胡桂全:“ 必须让你种,你如果不种,我们村有规定,只要你的土地荒芜不种,在过去我们一亩地要罚款100元钱,连续三年不种,集体有权利收回你的经营权,这就是我们村规定,连续三年不种,就收加你的经营权。”

  罗玉香:“这个是我们妈,我们原来的老房子在这儿,在这个里头。”

  记者:“现在能进去吗?”

  罗玉香:“现在不能进去,还是锁门的,我妈可能出去玩去了。”

  罗玉香,虽然是唐营村的人,但她早已经搬到了邛崃市区。村里的老房子她也已经给别人居住了,可是她家四亩土地的经营权是怎么也不会舍弃的。每年一到春耕夏种的季节,也是她必须想办法不让土地撂荒的时候。

  罗玉香:“不让荒,不让荒就让他们来做,他不愿意就请人,就出钱吗。”

  记者:“出钱?”

  罗玉香:“出钱请人种吗。”

  记者:“当时怎么出钱的?”

  罗玉香:“100元钱吗一亩田,一亩田,一亩田要出100斤肥料,100元钱,要请人住。”

  土地被农民看作最后一道防线,可是土地又完成不了他们致富的渴望,曾经让中国农民欢欣鼓舞的责任田成了一块鸡肋。

  邛崃市委书记 高志坚:“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应该用农村起步,也带来了这个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大的变革,是从农村改革开始,但是现在看来,农村的发展,改革,都滞后了。”

  就在越来越多的成都农民纷纷到浙江等沿海地方打工的时候,一些浙江人却开始进入四川。

  浙江金华业主 项有成:“他们这个地都是肥地吗,都是最好的良田了。”

  浙江台州业主 吴星宝:“我们那边劳力工,男工一天起码60元以上,60元以下没有干,成都这边小工比较便宜,一天20多元都可以雇到人。”

  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便宜的劳动力,这些都吸引浙江人来到成都掘金。 2005年,仅仅到成都种植西瓜的浙江台州人就达到200多人。他们按照每亩900元的价格把农民分散的土地承包了下来。可是一年之后,浙江人的收益让唐营村的人们大吃一惊。

  浙江台州业主 吴星宝:“我们2005年那个朋友他60亩地赚了30多万。”

  成都邛崃市羊安镇唐营村党支部书记胡桂全:他们2003年到们这来种植西瓜,他们每亩土地的收效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收益是3000多元,就高我们十几倍,

  同样的土地,自己种植和浙江人经营,效益相差了十几倍,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汤营村也能像浙江人一样从土里挖出金元宝吗?

  成都邛崃市羊安镇唐营村党支部书记 胡桂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这么多年了,实际上联产承包只能解决我们老百姓的温饱,农民要想增收致富,还是靠目前这种养殖模式,增收难度是很大的。”

  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2005年9月,胡桂全在列席邛崃市委常委会议时,向邛崃市委提出:把村里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民用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农业公司规模经营。

  中央政策研究室 原副主任 郑科扬:“这是一个农民的一种探索,一种创造,这个并不,这个好就好在它基本制度不变,家庭承包的原来的制度不变,只是使用权的一种流转。”

  邛崃市委书记 高志坚:“过去有一个话叫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的农民群众,他觉悟了,他自己要组织起来干了,这是真正的英雄。第二我也感觉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我觉得这个事情有希望了,走现代农业之路有希望了,现代农业的基础是规模经营,没有规模经营,没有办法走现代农业道路。”

  为了支持汤营村的合作,邛崃市由国有投资公司入股100万元风险资金,参与公司管理但是不分红,引导汤营村发展现代农业。

  汤营村农业公司在村民用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时候,与每位村民签订合约,村民每入股一亩土地每年可以得到800斤稻谷,保证村民的日常生活。已经入股的村民随时可以退股单干。这些措施都化解了村民的各种疑虑。

  唐营村居民 朱琼英:“公司承包了之后,我又可以出来打工每天,每年还要分红,土地入股不是要分红吗,分了红还有每亩地又是几百斤,是900斤谷子,900斤谷子又是多少钱呢。”

  2005年10月,汤营村农业发展公司有了第一期1060亩土地和506位农民股东。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将从前农民分散的土地重新整合在一起。

  经过土地整理,过去作为分界的田埂被铲除,从前高低不平的田块被填平,破旧的农田设施被修复完善,1060亩分散的土地被集中在了一起。

  汤营村的大棚架了起来,湿润的土地上面能够实现人们的憧憬吗?

  2006年的冬季,汤营村终于等来了西瓜上市的季节。

  胡桂全: “一个棚就可以挣2000,他是不会相信,但通过实践下来,一年的实践下来,让老百姓现在心服口服了。”

  高志坚:“他是非常自豪的说,书记呀,这个我没有,我们就是说没有说假话,没有说白话,我们成功了,农民群众得利了,他非常幸福,非常的高兴。”

  2007年1月16号,汤营村的股东们得到了第一次分红,农民每股获得红利106元。依靠入股保底分红,年终红利和在公司的务工收入,汤营村居民每亩土地的收入达到了3370元。

  那些被称为3899部队的人们,变成了公司的农业产业工人,每个月都能领到工资,不仅使农民种地第一次有了劳动的价值,而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成为了历史。

  记者:“你们刚开始说什么,下班了?”

  大爷:“下班了,我们中午吃饭,下班了。”

  记者:“你们一起上班?”

  大爷:“一起。”

  记者:“然后一起下班?”

  大爷:“嗯。”

  记者:“下午几点上班?”

  大爷:“两点。”

  记者:“他们喊你司令是什么,你叫什么?”

  大爷:“5060部队的司令。”

  记者:“现在大家觉得这样合起来好吗?”

  大爷:“好。”

  记者:“真的好啊?”

  大爷:“真的好,又可以打工,又可以挣钱,又分钱。”

  2007年,汤营村在种植西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反季节蔬菜、蘑菇种植等多品种经营,他们的计划是今年实现盈利60万元。

  村里组建农业公司,农民按照自愿将土地经营权入股集中经营,汤营村走出了现代农业的第一步,这种方法被称为“汤营模式”。

  2005年的春天,成都平原的油菜花开得正艳。

  就在这个春天,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来到了离汤营村不远的仁寿村。就在满眼摇曳的金黄中,李春城发现了一些异样。

  邛崃市仁寿村居民 黄双福:“一个长的籽结的很好,花也开的很好,芽也发的很好,一个呢,是独棒,一个是田里没得吃,一个是田里是满的,一个是种应付田的,一个是真心种田的。”

  两种长势不同的油菜花,实际上隐含着粮食的安全问题。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白刚:“粮食安全问题,这是我们国家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城市的关键问题,我们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在保证土地资源,种植粮食作物的前提下,来调结构,这样呢,既可以达到保证粮食增收,同时呢,又可以解决农民致富的问题。”

  成都平原,天下粮仓。如果都种植经济作物将影响到粮食安全。怎样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还要让农民增收,这是一个更加难以破解的问题。

  2006年暮春时节,仁寿村4602亩分散的土地也集中在了一起,仁寿村与四川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合股成立了国田农业公司。仁寿村将进行新的尝试。

  邛崃市国田农业公司总经理 杨质正:“一个就是标准化的操作模式,第二个是集约化的经营模式,第三个是机械化作业模式,第四个是信息化的一种管理方式,所以说把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的话,我们就形成了在仁寿村这么一种现代农业的雏形。”

  种植粮食,害怕的是天气灾害,担心的是市场波动。那么农民增收的保障是什么?

  邛崃市国田农业公司总经理 杨质正:“它最大的体现就是一种集约化和那个品牌化,--我们集中规模了以后,我们的劳动力,然后我们的农资等等这些它用的量,它的价格都会始终在降低,就是成本这一块会降低,还有我们品牌化运作了以后,我们农产品的价格可以卖的比以前的价格更高。”

  邛崃市委书记 高志坚:“大春抓粮,抓稻谷,亏就亏了,小范围抓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以丰补歉,实现了项目的自求平衡,最后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大春稳粮,小春抓钱的方案,仁寿村在粮食收获之后,建起了双孢菇栽培大棚,种植了最新的蔬菜品种。

  2006年仁寿村实现盈利25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增收1400元。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难题在仁寿4600亩土地上得到破解,这种探索被叫做“仁寿经验”。

  不管是汤营模式还是仁寿经验,成功的基础就是土地的适度规模集中经营。

  2006年,成都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4万亩,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的达到89家,规模经营后亩平增加效益600元。 成都农业开始了现代农业的嬗变。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科扬:“搞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肯定比原来的那种单一的就是那种生产方式,更有利。这个它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了发展,肯定了发展,特别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道理。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是对的。”

  土地集中之后,随着机械化的广泛运用,成都的农业开始了现代农业的起航,也有更多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

  三五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曾经是中国农民最为骄傲也最为实在的生活。

  当传统的“耕作”方式在土地集中之后发生变化,农民旧有的“居住”方式也面临改变。那些已经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将何去何从?

  本文由

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