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而学,中小学生“读”书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07:43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济南讯记者近日在省城多所中小学校采访时发现,不少学校没有专门的晨读时间,一些学校的晨读课可谓“轻声细语”;语文课上老师也不重视朗读,课堂显得沉闷而无生气。

  4月2日,记者在济南文化路附近一所小学看到,早晨的校园显得很安静,学生到校后就直接开始上第一节课,而没有进行晨读。一位老师说,学校要求学生7时50分到校,8时开始上第一节课,没有安排晨读时间。在另一所小学记者了解到,学校要求学生8时到校,8时30分开始上第一节课,但据该校五年级的一位老师反映,在上课前这段时间,老师要检查作业,还要讲一些事情,学生用于晨读的时间只有十来分钟。

  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现在中小学对朗读环节普遍不重视,有些老师上课时只是范读一遍课文了事,而有些老师则让学生默读即可。五年级学生吴双林说:“我们老师在语文课上很少进行范读和领读,也很少分角色读,一般都是让大家齐读一遍。”

  记者走进一所学校的语文课课堂发现,由于不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读起文章来口齿不清、语句不畅、表情木然……

  而一些家长在接受采访时则认为: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孩子在考试中能得高分就行,将来能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最实在的。

  济南市第八中学教科室主任田军分析说,由于受现行的考试制度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功利心态比较严重,考试没有口语项目,阅读、作文的分值很高,学生少开口多动笔做题就可能得高分,因而朗读环节自然就被忽视了。

  田军认为,“哑巴”语文是违背语文学习规律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能够通向作品的深层,而仅靠做题和授课只能锻炼学生僵硬的“考试技术”,根本无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情感领悟和语境理解。他建议,不论课时多少,都必须安排足够的朗读时间,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山东省语言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盛玉麒说,语言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修养和生存能力的体现。语言和智力密切相关,通过朗读过程中口齿、发音等环节的训练,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他指出,12岁之前,是语言学习的黄金阶段,因而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校园里朗读的缺失将给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留下缺陷,因此,要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