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清明 如何缅怀先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08:27 千华网

  清明节,依民族的传统,要踏青祭祖,缅怀先人。过去,每逢清明节前后,我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是烧纸的“壮观场景”,而随着文明祭祀理念的深入人心,网上祭奠、撒菊花、社区公祭堂等新方式渐渐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清明祭祀,选择传统方式还是新方式?记者分别采访了老、中、青读者。采访发现,中老年人60%仍然热衷传统的祭奠方式,中年人70%采取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祭奠先人,90%以上的青年人则选择网上祭奠、植树祭故人等新方式。

  老年人难改传统习俗

  今年58岁的杨先生1日早晨早早来到超市,为其逝去的外公购买了喜欢吃的水果,并精心烹制了3道菜肴,加上一小壶白酒,仅祭奠用品就装了一纸盒箱。杨先生说,每年的清明节,他都到外公墓前擦扫墓碑,行礼拜祭,然后说点心里话,那个时候感觉外公仿佛就在他面前。

  每年清明,家住铁西的王大妈都到商场购买几样精美的菜肴和一瓶好酒,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墓地祭奠逝去的长辈。虽然有关部门现在禁止烧纸,但虔诚的大妈走街串巷,总能弄到些冥币,晚上偷偷在家附近烧。用王大妈的话说,一年就这么一次,要像样一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给父母们多送点“钱”。

  家住铁东的蔺先生每年清明节那天,他都给故去的外婆写一封信,坟前念念然后烧掉。张先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祭祀也是行孝立德、教育后人的好方式。

  对于网上祭奠、撒菊花等新方式,老年人大多表示“年纪大了,对电脑的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都不熟悉,现学难度很大。”“撒菊花形式很好,但不到亲人墓前,总觉得心不诚。”

  中青年追求新方式

  1日下午,一场象征着文明的“花瓣雨”在烈士山英泽湖畔飘落,近千名市民聚集在湖畔,将片片菊花瓣抛撒在湖中,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市民李先生已经连续3年参加了该活动,他表示,“政府颁布的禁烧令我坚决支持,但是多年的老传统想一下子破除也不容易,咱老百姓需要这样一个特定的方式来表达对故去亲人的哀思,像这种用鲜花祭祀的方式就特别好,既干净又有意义。”

  在中国,万古长青的松柏代表了后辈不变的思念。去年清明节,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家住湖南的李先生带着儿子在家附近的东山上种了一棵松树,周末一有时间父子俩就上山给树浇水培土,“看着小树苗一天天地长大,就像母亲抚养我们成长一样不容易,看到小树就想起了母亲。”

  36岁的熊女士有一位好姐妹,两年前死于胃癌,这位姐妹的家人在一个祭祀网站上给她建了一个网上纪念馆。熊女士说:“平常我都在网上给她留言,和她说悄悄话,就像给一个远方的朋友写信一样。”

  中年人普遍表示愿意采用鲜花等文明的祭奠方式,年轻人则看好网络祭奠,认为与传统清明祭祀相比,网络的祭祀更便捷,思念和感触更能随意表达。

  节俭文明、移风易俗是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满足部分市民烧纸祭祀的需要,千秋墓园、双龙山墓园特集中建立了几处焚烧塔,并由专人值班,确保安全。他们深感文明祭祀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选择传统现代双结合的方式,既买鲜花祭祀,也要烧点冥钱,对于这种现象要逐步加以引导。

  清明节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在古代,清明节这天,除了祭祀、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祀的悲酸,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维系亲情,传承孝道的节日。今年,我市提倡有条件的办事处和社区要在清明节期间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在本社区设立临时公祭堂和流动公祭堂,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开展祭祀活动,推荐以“摆一幅照片、献一束鲜花、写一篇文章、讲一段往事”为内容的家庭或小型集体追思会等祭祀活动,这也是文明祭祀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采写:记者 张伟 王兰 钟蕾 杨海霞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