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百年话剧样本启示之题材:给生活一个别样的角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07:38 山西新闻网

  

  

百年话剧样本启示之题材:给生活一个别样的角度(图)

  样本启示1:

  《立秋》选择的题材其实并无新意,晋商的故事这两年大家看得多了,但观众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场不同以往的晋商故事,它开始反思,开始批判,而不是一厢情愿地重叙辉煌。这是剧作者在选材时,特别讨巧的地方。

  采访《立秋》的编剧姚宝?u先生的时候,才第一次知道最初他想在《立秋》里表达的思想根本是和晋商本身的辉煌或没落无关的。

  他目光最先触及的是大院里的女人,当他不止一次地走过晋中大院里的每一个房间,每一级楼梯的时候,他开始为女人感叹。男人们在外经商,常年不在,把一个家交给女人,她们被要求承担家庭的一切责任、被要求守妇道,那种极大的财富和那种对女性极为残酷的约束之间,产生了戏剧的可能。也成为后来《立秋》里另一条线索―――三代女性命运的走向。

  后来之所以写成一个晋商逐渐走向没落的故事,是他心中的那个话剧本身的需要,但姚先生仍旧是立足于对人性的反思与叩问,因为最触动他的不是晋商辉煌的部分,而正是没落中的反思,而这也最终感动了观众。

  

百年话剧样本启示之题材:给生活一个别样的角度(图)

  样本启示2:

  《立秋》选择的主题,很好满足了现实社会对“诚信”的渴求。面对一个企业必然的灭亡,是保留财力更重要,还是维护诚信更重要,在一个诚信日渐缺失的社会里,《立秋》就像是一声坚定的回答。剧中提出的传统与革新、理智与情感哪个不是当今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课题,难怪那么多的企业老总也都痴迷于《立秋》。

  如果不是亲自参加了央视《对话》以《立秋》为蓝本的那次特殊的节目录制,我可能很难想象,一部话剧可以在那样一群叱咤中国的企业界知名大腕中间产生那么大的反响。而《立秋》之所以打动他们,无外是剧中的诚信对他们企业发展的意义。

  著名企业慧聪集团的CEO郭凡生先生这么说:“我是流着泪看完《立秋》剧本的。它留给了我们什么,是诚信精神,这也是晋商失败中最伟大的东西。”很显然,在全社会诚信度低下的今天,这种自然而然的道德思考引起了大家一种共鸣。也因此,这个话剧在商界受到极大的追捧。

  “追捧”为什么?山西省话剧院的老导演谢亢先生三分玩笑地说了他对《立秋》被追捧的看法:“很多的企业,无论它平时是否遵循诚信,一追《立秋》似乎他们就都诚信啦!”这就是《立秋》的高明之处。其实说到底,就是《立秋》很好地在当前生活里,从官到民到商,都为他们找到了很好的对位。

  有趣的是,山西省话剧院在打造《立秋》的过程中,也时刻都在面临着诚信的考验,院长贾茂盛先生不得不在现实生活中为市场中人“解题示范”。他曾告诉我,最初《立秋》去深圳的时候,曾找到一家名为“东方之韵”的公司进行票务代理和市场推广,双方合同都签好了,可运作到话剧马上就要开演的前几天,公司却根本没卖出几张票,按合同规定这家公司当然要负责,可为了不让对方受损失,贾院长毅然决定把票务拿回来自己做,不用对方承担任何赔偿责任。这不是诚信又是什么?

  

百年话剧样本启示之题材:给生活一个别样的角度(图)

  样本启示3:

  《立秋》最为贴近你我对生活的热望。那样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背后,凝聚着财富积累过程中每个个体所奉献出来的全部热忱。晋商历史和山西大院文化成为时下文化消费亮点和旅游文化热点的背后,其实正涌动着奔小康致富的社会潮流。顺应这种潮流和满足这种热望,也就贴近了社会、生活和观众。

  有人说,《立秋》是对山西现存大院文化的一种广告宣传,仔细想想这句话,它说得并不错,虽然《立秋》最初无意担当此责任,但它实际上却成为了山西的一个话剧版的形象宣传片。于是又有人想到,《立秋》将给山西带来多少旅游收益?

  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时,也很惊诧,后来又想,毕竟是当今社会嘛,再后来,干脆觉得《立秋》为解放山西人的思想打开了一扇窗。

  今年过年,一位在广州工作的朋友带着南方老公回到山西老家,回来之后他们一家人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去晋中大院旅游了一趟。回来之后她向我大发感慨,前几年也去大院,还冷冷清清,现在却是人满为患,不少游商小贩拿着印有《立秋》《一把酸枣》《乔家大院》剧照的小饰物兜售,她问我,山西人什么时候有这个意识了。后来她还说到自己的一些看法,《立秋》在广州演出时她是去了的,可为什么咱们的附属产品做得那么差,如果能把马家祖训印成书签在现场卖一定非常火。

  当然,打晋商旅游卖点的主意并不新鲜,然而一些大的企业家则从《立秋》里看到了更多。蒙牛集团的总裁牛根生先生就曾说,他是一位新晋商的代表,《立秋》确实让他看得激动,他们的企业要发展壮大,要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剧中提供的思路太有意义啦。

  瞧瞧,现代人已经从《立秋》的身上延伸出这么多可挖掘的东西了。谁说这不是《立秋》所蕴涵的积累财富奥秘的活用呢?

  本报建议

  深入挖掘“全新”的话剧题材

  晋商大热,《立秋》出世,众人皆说,《立秋》乃火堆中的一根旺材也。

  是《立秋》捧热了晋商,还是晋商成就了《立秋》?很多人想当然:“自然是晋商选择并成就了《立秋》,趁热生火火更旺”。

  可实际上并非如此,《立秋》绝不是追风之作。于是当《立秋》面对外界疑问“山西是不是除了晋商就没可挖的题材”时,才能挺直腰杆,微笑对之。当《立秋》选择晋商的时候,还没有多少人关注晋商,更提不上热,从某种意义上说,《立秋》在选择题材时的开掘精神比它搅热了晋商更有价值。

  《立秋》的剧作者之一的姚宝?u先生本人并不是专业编剧,他虽然在山西工作,但他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而且还有一段在国外生活的经历。这样的经历让他对山西的历史有着更为独特的视角。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晋商”现象的,直到2002年才完成了《立秋》的第一稿,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剧作者做了些什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除了一次次深入晋商大院去寻找“感觉”,更多的时间是去研读晋商历史,每当他在史料中看到一个比较有价值的事件,就随手记下来,同时也记下一些创作思路,几年下来,这样的记录已经垒起了厚厚的一叠。《立秋》剧中的大体人物框架是在这些草稿纸上诞生的,“立秋”这个名字是在这些草稿纸上诞生的……

  《立秋》的诞生过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潜心挖掘新的题材。

  题材挖出来了,角度也很重要,《立秋》将它的视角对准了晋商由盛转衰的过程,同时将晋商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启人奋进。它虽然是历史题材,但却不局限于历史的视角,而是运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看历史,指导我们的现代生活。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范璐

  (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