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探路第四集:聚集效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13:06 CCTV-7《致富经》
蛟龙工业港,短短的两年时间聚集了400多家国内外企业。 经过培训的农民已成为蛟龙工业港的工人 CCTV-7《致富经》4月5日播出节目《探路第四集:聚集效益》,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7年2月6号,李春花出现在了邛崃市羊安镇上,和周围来采购年货的人不一样,她是来参加镇里的招聘会的。 人来人往之间,36岁的李春花面对的将是一个未知的结果。 对于李春花来说,她所渴望的是能够在附近找一份工作,这样既能够挣到钱又能够照顾家里。但是李春花找了半天,得到的都是失望。 找到现成的工作没有什么希望,但是培训学校的老师的一番话让李春花有了些动心。 在培训教室里, 看到这些和自己一样的姐妹在电动缝纫机上自如地操作着,李春花决定自己也试一试。 邛崃市羊安镇仁和社区 居民李春花:“我能不能明天就来,我今天下午就可以来,我尽快学会了之后快点上岗。” 李春花,这位拿了二十多年锄头的农妇,用自己粗糙的双手在电动缝纫机上缝出了第一行针脚。尽管歪歪斜斜,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经过土地集中和居住集中之后,越来越多像李春花一样的农民开始走出家门。 当一个农民走进工厂,就会让一个家庭升腾一个新的希望。而让农民这种希望变成现实的就是成都市工业向园区集中之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成都市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的过程中,曾经有人担忧,如果脱离了土地的农民找不到工作,不仅不能够转变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还会因为难以就业而降低生活水平,形成新的‘城市贫民’。 那些从土地上脱离出来的农民,没有技术,缺乏知识,他们是怎样能走进一个个工厂的大门的。 记者:“当时怎么后来来到这个厂了?” 员工:“我们就培训的时候自愿选择吗,愿意到大豆厂还是肉联厂,还有服装厂。” 羊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羊安职业培训学校,主要就是承担政府的免费培训,对老百姓的,对于老百姓这个技能的培训呢,让他们的就业机会增多,比如我们这个电动缝纫机培训,积极性很高,就是通过这个培训呢,我们就想找一些厂家,跟这些厂家呢,就是先联系起来,联系起来以后呢,然后这些培训之后合格了,他们愿意出去的,我们就把他们,帮他们推荐这些厂家。” 从2004年开始,成都市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培训农村劳动力,84万农民接受了各种培训,其中有近九成的人找到了工作,而且他们的工作岗位大多就在成都。 在成都,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然而从2003年开始,在双流县九江镇上,不仅竖起了工业港的牌子,还悬挂起了很多国家的国旗。 成都蛟龙企业集团总经理 黄玉蛟:“我们有了外资企业进来,我们就挂它一个旗子,但是我们这里只有10多面旗子,我们的外资企业20多个,我们每一个月要换的。” 蛟龙工业港,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就聚集了400多家国内外企业。这些企业看中这里的是什么? 成都嘉瑞欣鞋业公司 孟群离:“它整体的蛟龙工业港的规划是比较完善的,比如说像这个绿化,电,水,员工的住宿的,都配套的比较好,它有比其他,优越其他工业园区,比如像沿海,我也去考察过,看过,农民乱搭乱建,工业园区不像工业园区,住宿不像住宿,它这个没有统一的规划。” 成都波威斯特空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弗兰克:“选择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工厂它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它的配套也比较多,而且它的这个,在这边的这个人力资源工作都比较稳定,然后它的工厂的配套,就是这边周边的这些供应商也比较容易找到。” 外来企业看中的配套设施,人力资源,就是成都城乡一体化中规划的力量,在这个规划中,全市116个各类工业园区被调整归并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总设计师 张樵:“我们规划了这个工业集中发展区,而且不允许在目前那之外,再发展,所以他投资者他有信心,他来投资,因为那个是一种新型的模式,不是政府来投资基础设施,是由企业来投资。” 成都蛟龙企业集团总经理 黄玉蛟:“我们的体育馆,我们的银行,我们的大楼,我们的办公区,都是我们投的。企业进来,马上就把他自己,不是很多的钱,拿出来马上就投入流动资金,开发产品,走进市场,OK。” 蛟龙企业集团投资20多亿元完成了工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400多家企业先后落户双流县九江镇。企业的集中,最直接的就是节约了用地。如果分散兴办这些企业,至少需要土地1万亩,但是集中之后少用地近3000亩。在蛟龙工业港,很多企业在园区内就找到了自己的上下游产业链条。 工业的集中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杜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老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过去曾经四处开花的企业按照不同的类型搬迁在了一个个工业园区。 成都太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成都一家从事肉鸭加工的企业,2004年,太丰公司也面临着搬迁的选择。 成都太丰公司副总经理 彭燕:“当时处在前进镇是一个乡村小道上面,对企业的品牌,地位的提升,就是说,上一个台阶的话,有些区域的局限性。进入园区呢,大家都向往的,园区里面的建设也不一样,园区的建设也比较好,待遇也好。” 在工业向集中区发展的过程中,邛崃市根据自己环境、产业的特点,按照规划建起了食品工业园区。太丰公司就是第一批搬迁到园区的企业,搬迁成为了公司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成都太丰公司副总经理 彭燕:“也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从源头做到产品销售,没有一个这样的企业。没有一个企业从源头到尾部,能够产生这个一条龙的,然后我们考虑了这个,这样一个西南的空白,向外界的这些企业学习,就开始新建这个太丰家禽加工厂的新厂的建设。” 随着新厂房的建立,太丰公司每天的生产量扩大了十倍。现在,太丰公司已经和仁和社区等地方的居民合作养殖肉鸭,形成了从源头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规模。 在邛崃市食品工业园区,汤营村的反季节蔬菜,仁寿村的蘑菇也都在这里找到了深加工的企业,这些农产品再也不需要像过去一样到处找销路了。 陈德军在邛崃市食品工业园区兴建了一家猪肉加工企业。生猪是邛崃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猪肉制品出口到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随着屠宰量越来越大,每次杀猪的时候产生的猪血成了企业的一件麻烦事。猪血以前都是直接排放了,在第一次污染之后猪血中细菌的繁殖有造成了第二次污染。猪血成为了陈德军发展的瓶颈。 2005年,一家武汉的企业来到了邛崃市的食品工业园区。企业看中的就是以前陈德军头痛的猪血。 陈德军:“前年我们去招商,有这么大的屠杀量,有这么多生猪,所以他就年好邛崃这个地方了,来投资建厂,可以投了几千万,它生产的血清蛋白。” 余凤志:“去年我们一年加工了450万头猪,生猪的猪血,产品除了500吨的血浆,1800吨血球。现在我们搞的饲料级的,下一步我们准备搞食品级和保健品。”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虽然工业园区的数量减少了,但是工业企业效益却在增加:2006 年,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多亿元, 汽车、电子信息、医药等六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2.33亿元,增长率都超过了25%。 企业的集中发展,让西部地区的一个个小镇变了模样。 记者:“他感觉到这儿来了,他觉得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农村。” 成都波威斯特空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弗兰克:“他说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非常的很快的一个城市,然后它这个地方发展的很快。” 黄玉蛟:“那我就是什么叫一座城市,那就是有产业支撑,有消费的地方,我们集中到一块儿,那不是一个城市吗,我认为,我们这里没有下岗职工,没有吃低保,没有一个需要救济,没有待业青年的一座崭新的工业小镇,没有问题的。” 现在的蛟龙工业港,仅仅是工人就有了2万多人。 巨大的产业需求向更多经过培训的农民敞开了大门。 张慧伦,她的家就在工业港所在的九江镇。从她20岁到广东打工已经有四年时间没有回过家了。2005年,当她回家过年的时候,张惠伦发现家乡已经变得自己不认识了。 张慧伦:“很惊讶,以前是土地的吗,现在变成厂房了。还很高兴,可以再回到我们自己的家乡做活,干活的吗,可以赚钱的吗。” 黄玉蛟:“九江镇蛟龙社区,它本身只有几千人,是吗,我们社区只有几千人,我根本都不够我用,包括50岁,60岁都就业了,哪里本地人还找不到工作,这个不可能的。” 听说工业港里面要招工人,谢红英2005年从老家遂宁市安居县来到了蛟龙社区。在这里,她决定不当工人了,谢红英自己做起了一个小杂货铺的小老板。 谢红英:“外来人口太多了,而且现在的厂也越来越多,厂越多,我们的工人,那些厂的工人多了,我们这里的生意自然就好了。2005年应该是我们刚刚来吗,应该是3万元钱吗,现在就是有六七万。” 工业的集中发展,带来的农民的大转移。2006年,成都每100个农民中,有40个人成为了工人,39个人在从事第三产业。集中的工业园区,造就了一个个新的城镇。 在羊安镇汤营村的附近,一个依靠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新建的化工园区正在拔地而起,今后这里将是成都市的化工城。和化工城同时崛起的是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城---羊安新城,现在已经有7000多人入住了,他们都是周围的农民,不久他们将成为化工城的新工人。 在新的城镇,在新的工业园区,他们将开始新的生活。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