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劣食品来自何方——工商剑指“七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08:1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 熊家余 陈岩 通讯员 王勤 李保华

  

伪劣食品来自何方——工商剑指“七小”(图)

  农村集市上的散装食品落着灰,无任何生产日期、厂家、保质期标志。

  “你看这包麻烘糕不差,买一包吧。”“看着不差,就怕中看不中吃,一买都是假的。”“咦!你一说,我可真怕了。上回买了一包牛肉干,价也不低,一吃,拉肚子,你说气人不?”

  日前,记者在一处乡镇集市上,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与日俱增。荆门市工商局东宝分局对600户村民的问卷调查显示,47.6%的农村消费者购买过假冒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来自何方?记者和省工商部门联合调查表明,“七小”,是伪劣食品的源头。

  注水牛肉哪里销——集市小肉案

  去年8月,武穴办事处下官村蒋家湾屠宰户夏某买了一头小黄牛,采取点穴屠宰的方式,牛不放血,将牛杀死,并从牛的静脉注水进去。

  幸亏有群众举报,工商人员将其查获。

  据查,蒋家湾有10多个屠宰户。他们将牛、猪、羊等牲口宰杀后,直接拿到集市小肉案卖。

  在我省乡镇集市上,尚有不少类似小肉案,专售未经检验检疫的白条肉、注水牛肉。小肉案还为病死牲畜销往农村提供了“暗道”。

  有害淀粉何处来——农村小作坊去

  年底,武汉市工商局在清查玉米淀粉时,发现黄陂区横店、祁家湾、龙潭等地的小作坊,用5400公斤“化工淀粉”加工制售粉丝及食用淀粉9472.1公斤。

  宜城市郊的几间普通民房、一台搅拌机、几口大锅,组成了一家糕点加工厂,面粉和砂糖经过简易加工和包装,再贴上一个自制的标志,就变成了孩子们爱吃的梅豆角。1月25日,宜城工商局一举捣毁了这家黑糕点作坊,查获面粉、糖浆等原料4.8吨,查获成品糕点350公斤。

  据介绍,去年来,全省工商系统查处无证经营的小作坊10余处。大量销往农村的“三无食品”,大都产自这些小作坊。非B啤酒瓶伤人——问题出在小食品店去年6月11日晚,保康县马良镇松树堡村村民杨才风提起1捆啤酒时,突然一瓶啤酒发生爆炸。她左眼鲜血直流,经诊断为左眼球破裂,于次日实施了左眼球摘除手术。

  经调查,杨才风眼伤为非B啤酒瓶自爆所致。啤酒来自村头的小食品店。而生产非B瓶啤酒的厂家系外地某啤酒公司。正是看准了农村市场好进入,没关卡,该公司才得以将非B瓶啤酒销往偏远的山区。

  此案发生后,经保康工商局马良分局介入维权,由生产企业一次性向杨才风赔偿39500元。

  调查中发现,不少村头小食品店,成了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窝点。

  霉蛋糕毒害幼童——病源就在小集市

  天门九真一小学生日前吃一块蛋糕后,上吐下泻,伴随发烧,经诊断为食物中毒。

  小学生吃的蛋糕来自路边小集市。工商人员调查发现,集市上销售的蛋糕早已过期、霉变,立即责令经销商下柜,赶往医院看望,赔偿消费者损失和医疗费。

  从联合调查情况看,农村集贸市场大多数设施比较简陋,不少市场在路边、街边,卫生条件较差。一些畜禽上市未经检疫,一些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食用难以放心。

  “地沟油”冒充食用油——“变身”就在小餐馆

  去年12月18日,武穴人陆某从泔水中提取“地沟油”,冒充食用油低价销往浠水县农村的部分小餐馆。浠水县工商局执法人员接到举报,迅速捣毁了这一“地沟油”生产窝点。

  据查,一些农村小餐馆为了降低成本,把“地沟油”充作食用油,直接危害农村消费者的健康。由于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和管理手段,不仅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而且成为农村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的诱因。

  假“云鹤牌”食盐面市——销售全在小摊点

  1月22日,孝感市孝南区工商局发现多处小摊点上出售假冒“云鹤牌”食盐。这些假冒食盐是肖港镇晨光村叶某在自家灌装的,有6000多公斤。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加上大部分农民消费水平较低,鉴别能力较差,油盐酱醋,多在小摊点购买。不少小摊点上,劣质食品比比皆是。

  过期食品充斥市面——源自小批发行

  武穴居仁街是小食品批发一条街。个体户李某从武汉购回“一根葱”、“麻辣香”小食品进行批发。经查,这些小食品中,不少是过期劣质食品,大肠杆菌超标。

  还有的批发行批发假烟、假酒、假饮料。

  省工商局消保处处长葛廉认为,农村食品不安全的源头主要集中在“小食品店、小作坊、小餐馆、小肉案、小摊点、小集市、小批发行”。这“七小”,是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监管的重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