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一会三站”——监督哨搬到农家门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08:1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 熊家余 陈岩 通讯员 王勤 李保华

  

武穴“一会三站”——监督哨搬到农家门口(图)

  工商执法人员检查食品质量。

  

武穴“一会三站”——监督哨搬到农家门口(图)

  工商部门给学生上安全课,讲授维权知识。

  

武穴“一会三站”——监督哨搬到农家门口(图)

  工商部门销毁假劣食品。

  “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然而,随着食品市场的日渐兴隆,农村食品安全的红灯也在频频闪亮。

  如何破解农村食品市场点多面广难监管的课题,武穴市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个网络的建立

  武穴农村版图占全市总面积的98.3%,农村人口占79%。该市工商局下辖12个分局,在职干部职工288人,平均一个工商人员要管2083个农民的食品安全,管辖范围4.1平方公里。靠工商的执法力量,显然力不从心。

  2005年6月,武穴市在农村开始组建“一会三站”(消委会基层分会、投诉站、12315联络站、工商法律法规服务站)。市委、市政府两次出台“红头文件”,支持在农村建立“一会三站”,并安排财政预算资金1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14个消委会基层分会,镇(办事处)负责人为会长;“三站”336个,站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委会成员、各村民小组组长、个协理事、村民调解员、治保主任及聘请的社会维权监督员等作为“三站”的组成人员。

  现在,一个保障农民安全消费的维权网络,在全市展开。

  去年3月,该市工商局接到举报,在余川镇米厂截获140吨陈化粮。举报的信息,就来自基层“三站”。

  一位村支书的心声

  石佛寺镇蔡启常村“三站”站长吕必云,忙得脚跟直打后脑壳。和记者谈话10分钟,就有7个电话打进来。他说,“都是农民的投诉电话。”

  去年12月,村里一个小孩吃“辣皮”(一种小食品),出现呕吐,打了2瓶吊针才止住。老吕接到反映后,马上找卖“辣皮”的乡村小店理论,让其赔偿小孩的医药费和营养费。像这样的食品不安全事故,今年58岁的老吕去年调解了15起。

  2005年10月,稻飞虱发的时候,村里24户农民买的敌敌畏农药无效(无敌敌畏成分),造成减产减收。吕必云主持正义,为农民讨回公道,使24户农民获赔6000多元。武穴市工商局以此为线索,在全市进行拉网式排查,查处假农药2000多瓶,打击了假农药贩卖者的嚣张气焰。

  本来,老吕年纪大了,该退了,可村民们不依,一致上书推荐他继续当村支书和“三站”站长。他还被评选为2006年武穴市优秀村支书。“能给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才相信你。”老吕这句话,说出了武穴农村不少兼任“三站”站长的村支书的心声。

  末梢神经动起来

  “一会三站”延伸了工商监管的职能。工商人员形象地称其为“末梢神经”。

  监督哨设在农民家门口,解决了农民投诉无门的问题。

  黄冈市工商局副局长陈新初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不用催粮催款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干部能有什么作为?“一会三站”进农村,为乡村干部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既有面子(形象)、又有案子(线索),可以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有位有为才有威。

  两年来,武穴市共受理农村消费者投(申)诉2810件,受理消费者咨询23630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10万元,其中食品类案件80起,案值26万元。其中,“一会三站”功不可没。“一会三站”的建立,为工商服务农村搭建了平台,为农民维权找到了航标,为食品安全的监管安上了“千里眼”,为乡村干部服务农民开辟了新路径。

  [记者手记]

  民也要自筑“防护墙”

  

  记者 熊家余 陈岩

  劣质食品坑农害农令人揪心。仅今年1月至3月,我省工商系统就立案查处食品违法经营案件429件,查获假冒伪劣食品5.7万公斤。

  查获的有数据为证。没查获的呢?肯定还大量存在。

  显然,光靠查处是不够的,农民兄弟应该自筑一道安全防护墙。

  然而,说来容易做来难。首先,农民兄弟消费能力较低,贵的东西买不起,便宜货里假货多。手上只那几张钞票,怎么办?就像有些农民说,只要能吃,管它有没有牌子。

  还有不少农民兄弟消费知识匮乏,缺乏必要的鉴别判断能力。购买食品时,不太注意食品标签是否完备,是否有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者曾采访10多个农村中学生,竟没有一个知道“QS”(质量安全)标志为何物,而我国已将米、面、油、酱油、醋、肉制品、奶制品、调味品、方便食品、饮料、茶叶等16类食品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范围,强制检验加贴“QS”标志后才能进入市场。

  农村市场更多的是熟人经济,村子里开的小杂货店,其顾客群也多是本村人。店主与顾客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只要不直接威胁生命健康,有点小毛病的食品,也就吃个“哑巴亏”算了。

  即使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多数人也缺乏维权意识。武穴市去年从农村“三站”接到投诉348件,但能提供发票等购货凭证的不到十分之一,这就给维权带来了难度。

  看来,提高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是农村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保障。不管是“三无”食品、过期食品,还是假冒伪劣食品,你不买,它到哪儿找市场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