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与本报读者唠“读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8日07:43 山西新闻网

  一个小时里,50多名读者将电话打进本报新闻会客厅

  

马斌与本报读者唠“读报”(图)

  

马斌与本报读者唠“读报”(图)

  昨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马斌现场读起本报

  4月7日16时至17时,马斌做客本报新闻会客厅,与喜欢他的山西观众进行了真诚的沟通与交流。短短一个小时里共接听热线50多个。很多读者意犹未尽,接听热线时间已过,仍在拨打本报热线。记者专门将热线交流的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坐在这里像是回家”

  刘先生:白天在书城见过面,以前来过太原吗?感觉怎么样?今天的售书活动搞得成功吗?

  马斌:我来过好几次太原了,山西的大同、五台、中阳、壶口等地我都去过。我坐在山西晚报的新闻会客厅里,望着远处的山,就仿佛回到了我的家乡宁夏,非常亲切。今天我还吃了具有山西特色的拨烂子、油糕等,感觉特别好。

  上午的活动搞得很棒,我们不光为了售书,更因为山西有很多热心观众,来太原售书主要目的是为了互动,为我们的节目做宣传。

  徐先生:马老师您好!欢迎您到太原。《中国封面》是怎样一本书?您是怎么成为优秀节目主持人的?

  马斌:这本书是对与我们节目合作的全国各地报纸优秀报道的一次梳理,介绍了各家报纸总编对报纸头条是如何选择的,以及新闻采访背后的一些故事。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必须要勤奋、刻苦、智慧,而且要耐得住寂寞。

  “山西晚报天天有佳作”

  许先生:我是您的忠实观众,欢迎您来太原,希望您在节目中多读《山西晚报》,关注我们山西的大事。

  马斌:谢谢!去年,我读了183篇《山西晚报》的报道,平均每两天1篇。主要是《山西晚报》每天都有猛料,像4月6日关于汾阳矿难的报道,就是为老百姓说话的佳作。这样有影响力的报纸我们会多多合作,上面有影响力的报道我会多多读的。

  贾先生:常看您主持的节目,感觉很好,游刃有余、风趣、诙谐,有什么秘诀吗?您会继续读下去吗?

  马斌:这一切都缘于敬业。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观众,我必须把生命中最精彩、最龙马精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我觉得新闻是高级的娱乐,是应该带给人快乐的,不需要正襟危坐,所以我一直在用一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方式,向大家传达新闻信息,这也是我业务追求的方向。

  至于读报,我会继续读下去,至少三五年内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为了能更好地给大家读报,我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郭先生:听说过介休吗?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戏曲编剧,60多岁了。去年我关注过新闻,主持人的用语是不是应该更严肃些?

  马斌:关于主持的语言,我十分注意,这方面我一直在努力。

  王先生:《马斌读报》节目的宗旨是什么?您希望您的节目对现实产生怎样的影响?您怎么看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马斌:《马斌读报》节目的宗旨是要有意思、有意义,守望公众利益。新闻要客观,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节目给社会一个积极的推动力。至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我认为作用也一样,比如山西晚报4月6日对汾阳矿难报道千里追踪,确实给社会带来了警醒,对社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张同学: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首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您曾经采访过的人里面,谁给您的印象最深刻?您经历过的最深刻的事是什么?

  马斌: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首要具备的素质是敬业和刻苦。经济学家刘姝威的勇敢、深刻、理性给我很深的印象。曾经到一个精神病院采访,他们那种需要安慰的眼神至今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李先生:你们《第一时间》是中央二台的节目,你们台的节目我经常看的还有《非常6+1》《幸运52》,想问问怎么参与?

  马斌:据我所知是网上报名,他们再进行选择。

  许女士:我非常喜欢观看购物街栏目,您喜欢逛街吗?您现在还主持吗?

  马斌:我不逛商场,没时间。以前主持购物街栏目,现在高博主持。

  “留平头是台里规定”

  李先生:马老师好,您做节目时老换杯子?是不是做广告啊!

  马斌:不是,我只是根据心情来换,杯子都是我在市场上买的,没有做广告。只是想通过此来表达一种心情,进而传递给观众。

  白先生:我是你们节目的忠实FANS,我想问一个私人问题,您的发型为什么老是平头,不能换吗?

  马斌:这与我所做的节目有关系,我们的发型与节目相配合,是台里规定的。中央电视台的每个节目主持人的仪表都要量身定做。

  韩女士:听到您的声音很高兴。我们全家都喜欢你,我现在有60多岁了,打电话给你不会烦吧!我是想提醒你,以后主持节目说话一定要注意,不要说过激的话,免得惹一些麻烦。

  马斌:非常感谢您的关心!我接到您的电话很高兴。对于您的提醒我会谨记的。代我问您家人好。

  韩先生:我很喜欢您的节目,每天早上那么早读报,您得几点起来准备啊,每天是怎么安排的呢?

  马斌:我每天凌晨4点30分起床,然后跑步锻炼身体;7点做节目;9点30分开始要补觉,一直睡到下午两点左右起床;晚上8点,到台里开编前会;晚上11点睡觉。我过的可是美国式的生活啊!

  “感觉太原变化很大”

  刘先生:来太原很多次了,觉得这座城市有变化吗?

  马斌:每次来太原都感觉变化很大,这次来听说迎泽大街要动大手术了,看来下回再来的时候能看到一个全新的迎泽大街喽。

  王女士:我听说您也经历过考研生活,是不是挺辛苦的,您考研目的是为了留北京吗?现在成为央视的名嘴,是什么支持你走到现在,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马斌:我上学时,一个宿舍里住8个人。同学们都很出色,我当然不会甘心自己庸庸碌碌的,所以选择了考研。从内心来讲,我认为考研上学是个很好的选择。我为此付出了四年的艰辛。之后,我又过了3年的北漂生活,其中辛苦难以言说。

  现场特写

  52岁的太原观众梁力刚给马斌“布置任务”

  “多读点山西晚报的新闻!”

  16时40分,“马斌,你什么时候离开啊?等我一会儿好吗,我想到报社看看您。”“没问题。”热心读者梁力刚先生与正在本报新闻会客厅做客的央视名嘴马斌电话“预约”,希望与之面对面。

  17时20分,刚从吕梁出差回到太原的梁力刚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到报社,他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嘴唇有些干裂。“终于见到您本人了,真高兴啊!”握着马斌的手,52岁的梁力刚非常激动。

  “谢谢,谢谢您这么辛苦赶过来!”马斌十分谦和地请梁先生入座。梁力刚说,看了《山西晚报》刊登的马斌签名售书和到本社接热线的消息后,他就急匆匆赶回太原。因怕误了时间,见不到马斌,就先打了个电话“预约”。之后,他迅速到书城买好书,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报社。

  在山西画院工作的梁力刚还将一套名画家的画作集锦送给马斌。对于梁力刚的热情,马斌真诚言谢,他挥笔在《中国封面》一书上签下大名。“你每天都看我的节目吗?”马斌问。“当然了,我们全家人都看您主持的节目。早上听了您读的山西新闻后,我还会仔细翻看《山西晚报》,加深了解。您以后可得多读点《山西晚报》的新闻啊!”梁力刚给马斌“布置任务”。

  梁力刚还给马斌“挑刺”说:“您读新闻能不能别一直用一个语调,语速能不能慢点啊?”“这也是我现在十分困惑的问题,因为是早间节目,大部分人都在蹲马桶、刷牙、吃饭,只能是听新闻,所以我必须用较快的语速、高昂的语调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否则,影响读报效果。对此,我们栏目组正在研究。”

  握手、赠送礼物、签名、解答疑问、合影留念……短短的10分钟内,梁力刚轻松地走近了马斌,马斌也报之以热情与真诚。

  本报记者李莉 王冠兴

  摄影:本报记者寇宁

  (编辑:白云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