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塘”近在咫尺 农户“望水兴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11:02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长丰县庄墓镇有口造背塘,只要蓄水达到一定量,就可自流灌溉下游500亩水稻良田,可如今想让这“宝塘”里的水滋润其下游田亩却没那么容易了。“靠水却吃不得水”的农户们每年不得不从电灌站花大价钱买水浇田。这究竟是咋回事呢?记者于4月2日赶到此地一看究竟。

  据了解,造背塘扩建于1956年,经水利部门测算,蓄水量最多可达8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小二型水库,由于地势南高北洼,塘水形成自流灌溉,其下游张圩、徐岗两村的500亩水田受惠于此,多年来一直是旱涝保收的“风水宝地”。

  十多年前,造背塘的命运悄悄发生了转折。1994年,镇企业办与张圩、徐岗两村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合同,提出承包此塘搞养殖。后来企业办亏损,又将塘转包给私人,每年收取37000元承包费。2001年,承包人孟某废塘还田,在上游位置种了300多亩树和秧苗。为了不淹坏树苗,通过开闸放水将蓄水量削减到200多万立方米,水深由约4米减少到2米。这样一来,下游农田的灌溉深受影响。自流供水不够时,张圩、徐岗两村的农户不得不从电灌站引水。

  2002年该县施行农业生产用水制度改革后,用水矛盾尤为激化。因为农业用水更“金贵”了,从电灌站提水全都得由农户自个儿掏腰包“买单”,500亩田地每年买水要花掉数万元。即便可以买水,由于电灌站每年开闸送水的时间较迟,耽误了水稻播种的最佳时期,秧苗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大大增加,造成田亩大幅度减产。心疼到心头出血的农户们格外怀念昔日造背塘水满园流的日子。

  2004年,两村农户终于盼到十年合同期满,不料造背塘却仍续约在他人名下。每当农户们要求封闸蓄水,承包人总因怕淹坏树木而坚决不允,两方常在塘边的滚水闸边发生口角乃至打斗。气愤至极的农户们多次往返于村镇两级政府,一次次摁下红手印,递交收塘申请。他们觉得,这塘明明就该是他们自己的,因为当年扩塘时,曾经牺牲本村良田200多亩,几家被劝服搬迁的农户也是他们本村人。今年1月份,徐岗村农户还集资8万元维修了造背塘塘坝和水利设施。在修塘筑坝的过程中,他们与承包方不免又发生摩擦。

  站在宽阔的造背塘边可以看到,承包人种植的那片白杨林依水而生,长势喜人;但同时环湖500亩水稻又急需灌溉,秧苗仿佛在喊着“渴啊渴啊”。两方利益究竟该如何摆平?记者为此走访了镇上分管水利的一位陈姓负责人。他表示,造背塘产权属于水利部门,乡镇只拥有管理权。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当尽量蓄水,满足村民们的取水需要,但不能把承包户的树淹死。不过,记者从水利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却与这位镇领导的说法不一致。“这口塘不是水利用地,它的所有权不是在乡就是在镇”。现在,两村农户告诉记者,他们将考虑用法律手段讨回属于自己的“当家塘”。

  ·陈慧琴 骆慧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