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洽会大舞台 小人物亮绝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03:05 三秦都市报

  连日来,记者报道的绣鞋垫的陕北婆姨、钩汽车座垫的下岗女工,以及做麦秆画的农家女,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人物,西洽会为正在创业的他们提供了比订单还要珍贵的市场信息以及四方客商关注的目光,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特色创业产品备受青睐

  在今年的西洽会上,记者把目光盯向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小人物。严格的讲,他们还不能称为经济实体,有的只能算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目光的关注,是他们的产品散发着浓郁的陕西地方特色。榆林吴堡县张延丽的绣花鞋垫,出自于陕北婆姨的巧手,一针一线中,散发着浓郁的陕北特色,它的市场批发价达到了七十多元一双,为她赢得了八千双的订单。

  创业产品需要市场把脉

  记者在西洽会上看到,这些刚刚起步的创业者的身上,并不缺乏创业的激情和手艺,但是他们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要,这需要市场说了算。从事麦秆画的王淑芳虽然只接到了两三千元的订单,她说:“其实并不在乎订单的大小,更看重客商对产品的意见。”让她心悦诚服的是客商由衷建议,书法类的麦秆画要更具有立体感;传统的麦秆画也必须配备时尚实用的外包装。这些客商对她提出的宝贵意见无异于金玉良言。在西洽会上,蛋雕作者田波看到自己的作品虽然玲珑剔透,让人叹为观止,但是缺乏浓郁的洛南特色,让人扼腕叹息。

  县长为“雕虫小技”支招

  昨天记者采访了洛南县对外开放办公室副主任王锋军,他说:“虽然洛南县的展位只有三四个平方米,政府花了一万多元,在这寸土寸金的展位上,县政府还是为麦秆画和蛋雕等手工艺品的作者免费提供了展位。”洛南县县长雷二虎亲自为蛋雕作者田波的作品支招,希望他的作品能够将洛南仓颉故里的二十八个古汉字的雏形雕刻上去,就更能反映出洛南的特色,同时也希望麦秆画从包装上要更符合现代商品的需求。

  本报记者 张毅伟 实习生 齐正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