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女性,依靠网络“站”了起来(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06:53 山西新闻网

  母爱感动,我要活着

  诊断书如一阵狂风暴雨,在瞬间将郭云霞击垮了。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我的两条腿从此以后就站不起来?我的女儿怎么办?”郭云霞欲哭无泪。

  她深爱丈夫,提出跟丈夫离婚。

  幸福时两个人一起走过,痛苦时也应该两人分担,丈夫含着眼泪,回答她,不离。

  “你放心吧,不就是改变个生活方式嘛,我肯定会陪着你走到底的。”丈夫说。

  此后,治疗的痛苦,加上即使治疗结束后也不能正常行走的现实,郭云霞一次次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她想以死解脱。

  祸不单行,治疗3个月后,郭云霞所在的单位拒绝继续支付医药费。而此时肇事司机已经逃之夭夭。肇事司机逃逸,单位又不再支付医药费,郭云霞身体尚未康复,心灵又受到重创,郭云霞的倔强一下子复活,她决定活着。不为其他的,就算为自己讨个公道也要活着。

  已经60出头的老母亲,自从女儿出车祸后就一直守候在旁边,看到女儿绝望,她内心如刀割般疼痛。真希望受伤的是自己,而不是女儿。身怀六甲的妹妹每天挺着大肚子也在一旁和母亲一起安慰着姐姐。

  “咬住牙,过了这几年,就好起来了。”

  “没问题,科学这么发达,肯定能站起来,好好活着。”

  母亲鼓励她。

  在省人民医院治疗结束后,2001年郭云霞来到中国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此时的郭云霞,还是无法摆脱从正常人变成残疾人的自卑心理,一直无法和别人正常交流。只有母亲的话才会让郭云霞觉得高兴起来。

  “我女儿今天能吃饭了,中午吃了两口呢!”

  “我女儿能动起来了,她今天还动了动呢!”

  母亲和同病房的其他病友家属交流,言语间流露出的自豪和喜悦,让郭云霞觉得自己就像母亲怀里的婴儿一样。

  “是吗?真好。”那位病人家属也喜悦地说。

  “我妈妈曾经是一个特别依赖的女人。我爸爸在世时,每次我妈有事需要向单位请假时,从来不自己去,而是央求我爸爸去帮她请假。5年前,父亲去世后,母亲一夜间苍老了许多,人也变得异常消沉。但自从我出了车祸后,母亲似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十分地坚强。”郭云霞告诉记者。

  2004年年底,郭云霞康复训练结束,回到太原家中。虽然经过康复训练,郭云霞基本已经能够生活自理,但母亲还是有些担心,一直不离左右,伺候着她的生活起居。直到2005年郭云霞完全能够自理,并雇了保姆,母亲才回了介休老家。在老家,也还时不时地给钟点工捎信提醒钟点工,让她帮忙监督郭云霞早上吃早饭,中午少坐一会,多活动活动。

  “需要时就打电话,妈妈随叫随到。”电话里,母亲动情地说。

  “32年前,母亲给了我第一次生命;32年后,母亲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不能辜负她。我要活下来。为自己,更为母亲。”郭云霞在日记中写到。

  本报记者文秀为

  (编辑:谢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