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看大熊猫洋学生漂洋过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06:5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4月2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身穿短袖的阿尔伯特和穿长筒靴的汤米,在大熊猫圈舍里忙碌了整整一个上午。

  阿尔伯特一丝不苟地挥动扫帚,清扫圈舍。汤米负责整理大熊猫吃过的残竹,但他不知道怎样用绳子,虽然有饲养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大汗淋漓的他仍手忙脚乱。

  “每天一只成年大熊猫需鲜竹50公斤,而排出的粪便接近20公斤,投放和清扫工作都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碧峰峡基地工作人员季萍对记者说,汤米和阿尔伯特干活很卖力。

  去年12月4日,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的英国人汤米来四川旅行,听说雅安有大熊猫基地,当即在中国朋友的带领下来到碧峰峡基地。第一次看到大熊猫,汤米十分激动。参观结束后,汤米还为大熊猫保护工程捐了款。

  没想到,今年3月25日,“看一眼大熊猫就深深地喜欢上了”的汤米,邀约上剑桥大学的同学、德国朋友阿尔伯特,漂洋过海专程来到雅安,担当起了志愿者。

  碧峰峡基地热情地帮他们办理了相关手续,并为他们分别安排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大熊猫饲养老师。看到思念已久的朋友,汤米兴奋不已。阿尔伯特则走路、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大熊猫。

  3月26日一大早,两名志愿者便在老师的带领下上班了。为了能真正体验大熊猫工作者的实际情况,他们坚持到员工食堂用餐,和大家一样用筷子,吃四川菜。

  “他们的工作相当敬业!”据季萍讲,基地绿化队在大熊猫圈舍附近的空地栽竹子,他们也拿起铁锹来帮忙。4月3日,阿尔伯特和汤米结束志愿者工作离开基地之前,他们拿起照相机,不停地拍摄着。“我要带回去给我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分享我与大熊猫在一起时的快乐和幸福!”阿尔伯特说。

  不过他们也有遗憾,由于基地内22只大熊猫大都处于发情期,性格暴躁,人很难接近,所以连一张和大熊猫合影的照片都没有得到。

  “过不久,我还会再来!”汤米说。■李劲雨本报记者文铭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