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商家诚信经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08:49 千华网

  近日,本报热线接到很多读者的来电,反映在日常消费过程中,经常陷入商家设计的“陷阱”中,消费者在尝尽苦头的同时,商家的信任度在消费者心目中也大打折扣。

  在反映的问题中,商家以次充好让消费者最为气愤。市民陈先生在站前某商场看好了一条皮腰带,服务员把挂的样品拿给他看,陈先生觉得手感很好,皮子的质量也不错,于是决定买下来。交完款,服务员告诉他拿了一条没打封的新皮带,陈先生没细看就将皮带拿回了家。结果回家打开后发现,该皮带的品牌都一样,但是手感和做工明显不如摆的那条皮带质量好。由于嫌麻烦,陈先生没有去找商家,但是他很气愤,商家明明是在欺骗消费者。

  市民刘女士最近也遇到了一件窝火事,前不久,她在某手机市场购买了一部新的三星手机,没想到打开手机时发现居然存有照片和短信,刘女士纳闷,新手机里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当天,刘女士找到店主要求退货,该手机店二话没说就给换了部新手机。

  另外,商家的价格欺诈也让消费者十分恼火。市民杨女士日前在某超市购买红富士苹果,看到该苹果搞促销,价签上标着现价为每公斤4.96元,原价为每公斤7.96元。经常逛超市的杨女士觉得很奇怪,市场上该苹果从没卖过每公斤7.96元。杨女士说,该超市里的好多水果都有现价和原价对比的标签,商家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误导消费者。其实同种水果在其他地方也卖此价钱,甚至更便宜些。

  同样是在价格上,市民王先生也险些上了一次当。前不久,王先生到某商场购买一台加湿器,按照加湿器上标有的价格,他又砍下来了50元,王先生觉得这个价钱已经到了底线,当即买了一台。第二天,王先生到单位与同事得意地讲起此事时,同事却告之,一家超市里的该品牌加湿器要比他买的价格还便宜。王先生不相信,当晚到该超市验证,结果发现同品牌同型号的加湿器却比他购买的价格还要低出30元。王先生当时觉得很生气,第二天找到该商家理论,但是该商家却说,若有质量问题可以换货,但是绝不能找钱或退货。最后,王先生只好自认倒霉。

  商家的诚信,是个老话题,但是不诚信经营的的确确让消费者屡屡受伤。“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商家无信则必然被市场淘汰,但仍然有很多的商家只把眼光放在眼前的利益上。良好的诚信环境不仅保障社会的有序运行,还稳定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希望商家拿出更多的诚意,让消费者不满的呐喊渐行渐远。

  记者 杨海霞 钟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