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名称的由来及历史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10:29 河北日报

  城市寻根之旅①

  一个"村庄"的现代写意

  ---石家庄市名称的由来及历史变迁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来攘往的车流人群、生意兴隆的商贸市场……穿行于石家庄市区,谁也不会怀疑这是一个既繁华又充满生机的大都市。但如果把历史的镜头拉回100年,很难想像,这里还是几个散落的小村庄。

  石家庄村石家庄市的起始原点

  人们常说,石家庄是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翻开《石门指南》(编写于20世纪30年代)一书,石家庄由“村庄”到“都市”的演变历程清晰在目:1903年京汉铁路在石家庄村东设站,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石家庄站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石家庄从此才开始由乡村向城市转变。1925年,石家庄村被改为石家市。同年,石家庄村和休门村合并,更名为石门市。1947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这座城市后,石门市被更名为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发端于石家庄村。那么,石家庄村位于何处?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县(指获鹿县,今改名为鹿泉市)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其位置与范围相当于20世纪末新华区的北大街以西、北后街以南、大桥街以北、北于家胡同以东的地方。当时的石家庄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石门指南》记载说:“每有车至,仅数小贩,售卖零物,及村中小店数家,凡赴山西客人至此,再觅车轿起早西去。”

  走进历史中的石家庄村,那些在当时较有名的于家胡同、西横街、殷家湾等街道,早已无处寻觅。只有当年跨正太铁路的大石桥,作为文物静静地伫立在一旁,像一个历经风雨沧桑的老人,任凭对面新华集贸市场高大牌楼内百般喧嚣,依然凝重地回味着石家庄村的历史变迁。

  承载着石家庄村太多记忆的北后街,静静地躲在中国人民银行大楼的背后,似乎忘却了周边的都市繁华与喧嚣。这个如今才几米宽、几十米长的老街,连个标牌都没有,只有路北的北后小区证明着它的存在。掩身在高大建筑的背后,北后小区楼宇整洁,树木林立,道路通畅,几个老人悠闲地散着步,让人体会到了一种生活的舒适闲情。

  北后街的西面是一片低矮的平房。街尽头附近有一座破败的门楼,门楼上面长满了蒿草,有些灰瓦已脱落,许多檩木都风化得不成样子。但一块块砖雕图案虽历经风雨,却仍能让人感觉到当年的精湛技艺。整个建筑属晚清风格,就连院里八十多岁的刘煤老人也不清楚它的确切修建年代。

  在平房区的周边,有四五座高耸的塔吊在不停地旋转着,西面不远处一座二十多层的现代化建筑正在封顶。这座见证石家庄村发展历史的老门楼,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也像那一条条古街一样,渐渐沉入历史的记忆之中。

  “十家庄”

  一个扑朔迷离的说法

  作为省会,现在的石家庄市已是一个拥有22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然而,民间却曾因历史上人口太少而盛传“石家庄”原本叫做“十家庄”(即由十户人家组成的村庄)。对此,石家庄市档案馆馆员乔娜对这一说法做了专门考证。

  据《石门新指南》(编写于20世纪40年代)记载,“在先石家庄仅有十数人家……至清光绪二十六年,京汉铁路动工,修至石家庄,因其村户甚少,遂定为枕头(今振头)站。”由此可见,当时的石家庄村确实人口极少,但究竟有多少,《石门指南》、《石门新指南》等相关资料均无记载。

  《石门新指南》一书根据中国地名的命名惯例进行了简单推理,“石家庄,或系因有石姓人家而得名,如各地方之张家庄,李家庄也。”然而,“石家庄之大姓,从无石姓之说,有清以来,以殷、于、卢、姚四姓为最著称。”直至20世纪40年代初,石门市街巷中还有“殷家沟”、“殷家胡同”、“于家角”、“西卢家胡同”、“姚家街”等街名。因此,“十家庄”的说法让人将信将疑。

  乔娜继续深入查考,发现清末获鹿县曾进行过一次官方人口调查,并编成了《编查男女大小户口数目清册稿》。文中记载,“光绪二十四年……石家庄村共93户,男女老幼共532人……”,“比全县的村均户数少34.86户。”这一人口资料所载的数字与相传的“十家庄”的说法最为接近,但在所有的查考中,并无发现任何“十家庄”的村名记载。乔娜认为,“十家庄”极有可能是当时人们惊异于其村户之少而流传的夸张性文学式语词,而并非确有其名。

  未来 “十一五”,形成以省会为中心的城市集群,城市化率超过50%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石家庄市已成为全省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如今,石家庄市区面积已达4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220多万人。

  “十五”期间,石家庄市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16.5亿元,确立了“1+4”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新建了一大批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启动了石环公路和张石高速公路建设,新建、维修和整治道路510条,形成了“外环内网、四横六纵八放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野生动物园、植物园、太平河滨水景观长廊等一大批园林绿地竣工开放。2006年,石家庄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化率达到42.8%。

  按照“1+4”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和全市产业布局导向规划,石家庄市精心实施“主城改造、新区开发、组团提质”三大工程,积极推进东南分区、东部新城区和西部山前生态型新区建设,加快构筑四个卫星城的产业支撑及其与主城区配套衔接的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将形成以省会为中心的城市集群,城市化率将超过50%。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将以构筑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统筹协调公路、铁路、航空、城市交通等运输方式,加快中心城区快速路及主干路建设,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完成石环公路及张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建设。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构建内外贯通、方便快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本报记者 林凤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