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疾病缠身”渴盼“救死扶伤”(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1:18 大连晚报

  

器械“疾病缠身”渴盼“救死扶伤”(图)
本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个公共场所、花园广场及社区街道,发现露天健身器材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

  器械“疾病缠身”渴盼“救死扶伤”

  ■文/图 首席记者 张晓帆

  云中漫步机、肩背推揉机、腰背按摩器、仰卧器……这些熟悉的名字属于一个个健身器材。从2002年起,根据国家“星光计划”,我市许多公共场所、花园广场、社区街道都配套了健身器材,一时间,居民利用这些色彩鲜艳的器材健身锻炼,成了一道道风景。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器材渐渐“疾病缠身”,损坏严重,让人看了心疼。

  健身器材“受伤”严重

  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家住甘井子区龙江路的孙大妈每天早晨都会来到附近的枣园公园锻炼,她目睹了公园中十几件健身器材的“风光”与损毁。“一开始这里的器材很全,练腿的、扭腰的、揉背的都有,我每天都要在这里练上半小时。”大妈介绍说,2002年时设立了这些器材,周围的居民非常欢迎,争着来此锻炼。但是现在这些器材绝大多数都损坏并且被拔掉了,只剩下了几件。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一件压腿用的杠子还基本保持原样,云中漫步机只剩下一条腿,一位老人双脚站在一个踏板上来回悠荡。至于别的健身器材,都因损坏被清理走了。

  在刘家桥附近一个小区里,健身器材的损坏同样很严重。云中漫步机只剩下框架,扭腰器的立盘已经没了。在新桥街,记者看到,6件健身器材中3件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肩背推揉机的转盘已经破裂,腰背按摩器少了一根支柱……记者走访多个公共场所、花园广场及社区街道,发现露天健身器材损坏情况比较普遍,几乎达到了半数。各类健身器材中,云中漫步机损坏程度最严重。一些居民在坏了的健身器上运动,安全隐患让人担忧。近几年来,老人、儿童因为健身器问题受伤的时有发生。

  早过了一年保修期

  维修谁来“埋单”让人愁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覆盖全市的露天健身器材是自2002年起,由国家有关部门利用福彩及体彩公益资金,实施“星光计划”项目而设立的,连续3年间共安装了5600件。这之后,一些小区将其作为配套设施,自行安装了不少,全市的总量应该非常可观。

  “建好后,我们就将其交给各区民政部门,由区里再移交给各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最早一批健身器材已经有5岁“高龄”,早过了一年保修期,出现问题,厂方不再负责维修。此后,露天器材便任凭风吹雨打,各社区、街道的管理程度不同,其“命运”也就不同。

  记者从部分社区了解到,露天健身器材设立时,并没有人提出后期维护事宜,也没有设立专项基金。社区只是负责提供安装场地,至于以后的维修保养,几乎成为一个空白。加上这些健身器材的使用频率普遍非常高,一些居民在锻炼时动作不规范,加剧了磨损。因没有专门经费,社区对其维修保养心有余而力不足。

  热心居民5年坚持维护

  文园社区健身器材个个完好

  健身器材损坏普遍严重,但也有例外。记者在沙河口区李家街道文园社区看到,文园广场上共有14件健身器材,个个完好,许多居民正在其上锻炼健身。记者注意到,云中漫步机的两条腿不是一个颜色,一看就知道换过了。文园社区负责群团工作的周丽颖介绍说,这些器材是大连第一批“星光计划”安装的,利用率非常高,很快就出现了损坏。居民将情况反映到社区后,社区也没想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后来,辖区里一位名叫刘荣明的居民主动提出,由他维护保养这批器材,这才让文园社区的健身器材始终完好。

  40多岁的刘荣明是市职工技术协会会员,他手巧、热心,5年来,每隔几天就到广场上转转,随时观察这些器材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维修。“小的轴承只要买来换上就行了,要是大件坏了,那就得重新做了。”刘荣明称自己不忍心看着这么好的器材坏掉,所以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谁让我爱管闲事呢。”他笑称这些年来为维修也没少遭罪,特别是往下拆卸坏掉的部件时,常常把手砸得“有皮没毛”的。小的花费多是刘荣明自己掏,要是花“大钱”,社区会想办法解决,主要靠辖区内的企业赞助。

  别让健身器材成“废铁”

  如何管理提出三点建议

  像刘荣明这样热心的居民毕竟少见,对于绝大多数社区来说,健身器材如何管理可谓难题。民政局社会事务与福利处杨处长建议说,一是可以由各个区民政部门筹措经费,拨款维护;二是利用社会公益部门的捐助,定期为其“体检”;三是可以借鉴认养树木的经验,让居民或企业“认养”健身器材,保证其正常运行。“国家当初对此投入挺多,百姓也很欢迎,如果因为维修难题任其损坏,实在太可惜了。”

  图片说明:老人双脚踩着同一个踏板,在损坏的机器上锻炼,看着都悬。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