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通讯:逝者长已矣 纪念仲恺木棉花更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1: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四月十日电 题:纪念仲恺木棉更艳

  中新社记者 陈国华

  二00七年四月二十三日,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的日子。

  四月十日,仲恺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筹委会在广州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从娓娓叙述的仲恺先生革命史,看仲恺先生逝世后的沧桑巨变,不由令人慨叹,逝者长已矣,木棉花更艳。

  一八七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廖仲恺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华侨家庭,成为一个饱受磨难的华人劳工的后代,其父祖籍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现惠州市惠城区陈江镇)。一八九三年其父亲去世后,廖仲恺回国,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了孙中山,从此走上反封建的革命道路,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一九0三年九月的某日,是廖仲恺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他第一次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的教诲武装了廖仲恺的头脑,更进一步启发了他的革命要求。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间,廖仲恺心悦诚服地敬佩和信仰孙中山,并忠实地跟随中山先生进行革命。

  一九0五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担任同盟会执行部中的外务部干事。 一九一一年,广东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成立了军政府,廖仲恺则掌握军政府财政大权,使军政府收支平衡,库存有余。

  在护法运动中,廖仲恺奔走于上海、广东之间,积极协助孙中山开展组织革命力量的活动。

  广东革命政府成立后,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随后,又兼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廖仲恺四处奔走,全力筹款接济,才使部队经费勉强维持。当时,廖仲恺被人们赞誉为孙中山的“钱荷包”。

  其后,陈炯明叛乱,廖仲恺遭囚禁,再其后,出囹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廖仲恺成为孙中山最可信赖的干将,也成为共产党人的好朋友。

  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国民党陷入群龙无首、数雄角逐的局面。廖仲恺坚持中山先生的遗志,坚守革命主张,得罪了右派势力,八月二十日,遇刺身亡。

  仲恺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对其予以最中肯的评价:廖仲恺是中国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廖仲恺一生最光辉的业绩是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在仲恺先生逝世二十多年后,新中国成立;在其逝世八十多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其曾就任省长的广东省,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间,经济领跑于全国,社会和谐发展。

  仲恺先生的故乡,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陈江镇,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发展成以电子、灯饰工业驰名海外的工业基地,年GDP达到近三十亿元人民币。

  为纪念仲恺先生,一九二七年建立的仲恺农工学校,目前,已升格为本科大学,更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并获得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而位于惠州的仲恺中学及广州的何香凝纪念小学,都成为当地教育的模范。

  逝者长已矣。又逢仲恺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四月的广州,阴雨绵绵,但木棉花开得正艳。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