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父亲来连要给儿子道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1:26 大连晚报

  因家境贫寒,考上名牌大学的儿子难圆梦,“赌气”出门打工,三年未归

  六旬父亲来连要给儿子道歉

  ■通讯员 庄实

  ■本报记者 卢真珍

  本报讯“我儿子以648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可因为家里太贫困,我阻挠了儿子上名牌大学的梦,儿子一气之下到外地打工去了。三年了,他一次也没有回家,只通过两次电话。我真后悔呀。”前天下午,从重庆辗转来连找儿子的张秉文(化名)来到了大连救助站。

  张秉文今年67岁,家住重庆市农村。他来救助站的时候,身上背着大包袱,里面装的是远行的用品,目的是找到他的儿子,当面向儿子道歉。他到过河南省郑州市没找到儿子,现在又来到大连。

  张秉文的儿子叫张有志(化名),今年23岁。他说,自己家很穷,为供儿子念书,老两口省吃俭用。儿子张有志念书很用功。三年前,儿子在高考中以648分的高分,考上了中山大学。当儿子高兴地拿到录取通知后,一家人却发愁了:昂贵的学费,哪里是一个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家庭所能负担起的事情?儿子要继续念书,可是,巨大的负担还是让父亲“扼杀”了儿子的“前途”。父亲和母亲含着眼泪对儿子说:“咱们家里困难,拿不出上大学的学费,不让你上大学是万般无奈呀。”儿子赌气离开了家,到外面打工去了。

  后来张有志在大连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一年以后,儿子又在河南省郑州市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张秉文和老伴一想起儿子的出走,就后悔,“是我们‘撵’走了儿子,不知道他在外面怎么样?儿子已经三年多没有回家了,每当过节的时候,他妈妈就更想儿子,逼着我出去找儿子回家。”张秉文说到这里,有些心酸。10天前,张秉文背上行囊,踏上了寻找儿子的路程。他一心想找到儿子,一方面是当面向儿子道歉,让儿子理解父母;另一方面是劝说儿子回家,害怕儿子在外面学坏了。

  为了省钱,他在郑州晚间睡在街头上,用带的行李御寒;饿了就到饭店捡剩饭充饥。在郑州没有找到儿子,带着一点希望,又来到了大连。4月7日来到大连的张秉文,只记得儿子在一家企业做电脑教学的工作,但不知道具体地址在哪里。在大连找了两天后,连影子都找不到,晚上到火车站将就一宿,被好心人送到救助站。昨天上午,张秉文又去找儿子了。他说3天后如果还找不到儿子,他就去长春和青岛,一定要找到儿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