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失传民俗绝技借庙会复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3:0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徐运

  记者昨日从徐汇区旅游局获悉,将于4月19日至5月7日举行的上海龙华庙会上,已在民间绝迹的“高淳大马灯”、“荡香炉”等民俗将登场亮相,部分传统工艺也将在庙会上复活。据悉,龙华庙会及其传说、上海顾绣、上海沪剧和嘉定竹刻,也已被列入上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已向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功进行了申报。

  “高淳大马灯”成一大看点

  在本次龙华庙会上,回归传统的民俗表演将是庙会的一大特色。据徐汇区旅游局副局长邓咏茜介绍,多项手工艺和民俗表演将亮相龙华庙会,其中来自江苏高淳县的“高淳大马灯”将成为本次庙会的一大看点。

  来自江苏省高淳县东坝村的民间传世表演,有“江南一绝”的美誉。大马灯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前面一人扮马头,后面一人做马身,两人互相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只有两人四条腿左右紧密配合,才能把假马演得活灵活现。每次表演时7名少儿扮演刘备、关羽、张飞等及旗牌报手,表演者乘坐7匹“战马”,都要看令旗指挥变换阵法,由跑单穿、双穿、布阵列队到围阵对敌,七马昂首长啸,俨如疆场驰骋。在本届庙会上,蚌舞船、荡湖船、吊香炉、欢庆高跷等一些濒临绝技的民间绝活也会亮相。

  濒临绝迹工艺原汁原味展现

  在庙会上,小堂铭、拉洋片、卖梨膏糖等几乎现在已绝迹的工艺都将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告诉记者,一些农业社会的行当,如补锅等被淘汰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反映了一段历史,有一定趣味性的工艺和艺术品就应作为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

  薛理勇介绍说,上海地区的顾绣是江南民间工艺一绝,相当于国画中的精品且有很强的区域性,曾一度濒临失传,现在也有了专门的学校和制造工厂。而全国有名的嘉定竹刻原先人才流失严重,如今竹刻队伍也发展到30多人,还计划筹建竹刻博物馆。

  沪开展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已着手推进上海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和数据库。

  在先行试点的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通过摄像机等先进手段,把浦东说书、三林刺绣、高桥龙舟等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嘉定区的“竹刻艺术五年保护计划”已启动,今年还将计划建成6个竹刻工作室。黄道婆及手工棉纺织技术、龙华庙会及其传说、上海顾绣、上海沪剧和嘉定竹刻等9项,已列入上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已向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功进行了申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