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劳务”5年挣回50个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3:04 三秦都市报

  商洛,一个拥有240万农业人口的山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在这里人们祖祖辈辈只能靠落后的生产力艰难地生活着。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他们寻找出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要走出大山搞劳务输出。有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随着商洛劳务输出的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向西安及本省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疆地区、中原地区等“五大输出基地”输出40万人,五年间共累计挣回50个亿。

  劳务输出改变了人际关系

  走进山阳县高坝镇石头梁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畅的通村大道,两边林木翠绿怡人,一幢幢漂亮的楼房布满了这个盆地式的小山村,让人感到别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气息。由于这个村的劳务输出成功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使整个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被商洛市政府命名为“劳务输出示范村”。

  石头梁全村710户2590口人,在外务工的人员1682人,占全村剩余劳动力的60%,人均收入2600元。

  据该村村主任程同仓讲,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转变。2004年2月,村民管永存出门打工,在家里帮忙做饭的孩子不小心将家里的房子引燃,仅有的3间土房顿时化为灰烬,在外打工的村民得知后,纷纷慷慨相助捐款捐物,短短的2天时间,捐助钱物8000多元,自发捐工750个,仅用10天时间,废墟很快变成一座新房。

  劳务输出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在西安务工多年的商州区龙王庙乡七星村程小建,去年家里盖起了“小洋楼”,装上了太阳能。进入程小建家,记者发现这个家庭房屋设计可以与城市人居住的套式房屋相媲美,三室一厅,一卫一厨,冰箱、彩电、电饭煲、煤气灶样样齐全。记者在该村了解到,像程小建这样的家庭,这个村里不下20户。

  42岁的山阳县户垣镇九里平村张仪朝,被村里人称为“多能手”,他通过在外打工,深知信息的重要性,今年春节花了4000元钱在县城购买了一台电脑,连接上了宽带网络,每天有空时,便上网查找一些信息。最近,他就发现一个商机,正忙活在网上搜集装载机的信息资料。“这几年在外面打工,钱虽然挣的不多,但见识广多了,如今信息化时代让人不服都不行!电脑一开,啥信息都能看到!想买个装载机,一搜索,品牌、地址、性能、价钱啥都出来了,不但省了时间还省了钱……”老张嘿嘿一笑说。

  采访中,一位劳务输出“领头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出门务工者通过在外打工挣钱,普遍素质提高了,思想认识转变了,懒惰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山深处的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本报记者 冀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