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社区卫生服务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3:1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社区医院为人民,全院上下一条心;救死扶伤为己任,日夜看病有医生。社区医生医术精,花钱不多治病灵;方便病人解疾苦,小病不出社区门……”

  赠送给四川省成都市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这首诗,出自73岁的居民马大爷之手,朴实的文字,刻画出老人心目中的武侯区社区医疗服务形象。

  武侯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服务站6家,涉农社区全部建有卫生服务中心,一个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今年是武侯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年”。记者日前走进这里的社区,采撷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进程中的几件新鲜事。

  药品“零加价”

  3月25日,武侯区正式启动社区药品“零加价”改革。

  此次药品“零加价”,涉及450种社区卫生基本用药,可以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其中,西药321种,中成药129种。

  记者了解到,“零加价”药品由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同一药品同一价格。据测算,实施“零加价”后,居民看病购药,可比过去便宜约20%,比一般零售药店也要便宜5%至10%。

  长寿路社区的徐开成老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每天都需服药,“零加价”前,一个月的药费至少需要300多元。“现在好了,我一个月可以少花100多元钱呢。”老人说,治糖尿病的“达美康”过去每盒88元,现在降至72元;降血压的“复方利血平”过去每瓶2.5元,现在降至1元。

  武侯区卫生局局长杨小明介绍说,“零加价”改革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损失的药品差价,全部由政府补贴,从而扭转了社区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现状,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今年,区财政用于药品“零加价”的补贴将不低于600万元。

  服务“一键通”

  今年初,武侯区启动了社区“一键通”服务,这是一套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信息化服务系统,特别考虑到了社区低保户、特困残疾人、“空巢老人”等人群,在就医、看护、健康咨询、购买生活必需品等方面所需要的便捷服务。

  记者在居民家采访时看到,“一键通社区服务信息化系统”的终端,有红、黄、蓝、绿4个按键,分别对应社会治安、日常家务、社区卫生、聊天等不同的服务事项,需要服务的时候,只需轻轻一按对应键。

  有了这个新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也更加便捷。郭家桥北街12号的陈文巧已70多岁了,是位“空巢老人”。3月的一天,老人突然感到胸口发闷、头昏,“不好,犯病了”,情急之中,老人按下了“一键通”的蓝键。几分钟后,社区医生就进了门,检查、诊治……陈文巧感慨地说:“家里安了这么个‘一键通’,对我这样年纪大、又有残疾的老人来讲,实在是太方便了!”

  收支“两条线”

  从今年起,武侯区将逐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务人员收入不与业务收入挂钩,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房屋及设备修购等经费纳入支出预算,由财政拨付;业务收入及其他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

  收支“两条线”,使医生工资与医院收入脱钩,有望从根本上规范社区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为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武侯区还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标准。从今年起,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标准按服务人口数由每人每年8元上调至20元。

  围绕“打造老百姓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武侯区的探索和改革赢得多方肯定,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和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辖区玉林、晋阳、致民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机构”。

  (原载《人民日报》2007年4月10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