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锯末也不能留在南极大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5:47 杭州日报

  

连锯末也不能留在南极大陆
杜尚志在中山站

  通讯员 孙银玲 热线记者 李名生 报道

  “在南极大陆开车是什么感觉?”“科考队员在那边住什么房子啊?”昨天,本报《我在南极中山站的一千多天》报道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兴趣,他们表示都想听听南极的故事,感受一下在南极生活的别样风情。今天,在南极有三次越冬经历的杜尚志将继续为杭报读者讲述南极故事:

  钢架结构的房子里有卫生间

  “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人住在哪儿?”第一次去南极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也充满了好奇。

  那时由于站区刚刚建立,条件比较差。所谓的房子就是一个个大集装箱(30吨以上的那种),集装箱被一字排开,然后在里面开上门、窗就算做房子了,保温设施也很差。

  如今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房子都是用上海运过去的钢架建成的,上下共三层,其中最下面一层专门用来保持室内温度。屋内的设施也不错,有床、电灯,还有卫生间。这种房子在那边叫做“幢”,比如中山站区现在就分为“生活幢”、“发电幢”、“科研幢”等等。虽然屋内感觉不到冷,但幢与幢之间相距有10米左右,所以即使去食堂吃饭也要穿上羽绒服,戴上厚厚的手套。

  不过,在南极大陆住的条件要比吃的好多了。由于“雪龙”号每年只能来一次,所以每次来都会给我们带上大量的蔬菜、粮食,然后用速冻机冷藏起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就要天天吃同样的菜了,时间一长,队员们都感觉有些发腻。那位山东厨师也因此经常被我们拿来开玩笑,说他为了给队员补充营养天天烧“木须肉”,搞到最后一提这道菜大家就没胃口。

  夜晚,极光在头顶上飘荡

  极光,对于没去过极地的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名词,但对生活在南极大陆的人来说,极光却是美丽的代名词。

  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每个夜晚,南极的天空总是那么绚丽多彩。天空很低,一道道、一束束五彩的极光就在头顶上不断飘荡,好像伸手就能摸到。那些初来南极的人,总会被绚丽的夜景吸引,全然不顾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站在冰山上欣赏、拍照。

  连锯末也不能留在南极大陆

  去南极前,就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不能随便乱扔东西。当时我并不以为然,但到南极之后,才彻底明白环境保护在那里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在南极大陆,是容不得一点点污染的。各个国家之间约定,哪个国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就由该国带回原国处理,任何生活垃圾都不得留在南极大陆这片洁净的土地上。其实这里是不需要规定的,因为每个国家站区的科研队员都很自觉,把维护南极的环境当成自己分内的事。不仅如此,科研队员之间还会互相监督,只要发现与环境有关的问题,都会不留情面地当面指出。

  一次,我们的一名科研队员到几十公里外的澳大利亚戴维斯站附近研究冰盖,由于携带的塑料管太长不方便操作,于是他想锯掉一截。但戴维斯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后坚决不同意,非让他用袋子包住塑料管,然后在袋子里面锯,因为这样地上才不会留下锯末。

  在南极大陆,保护环境高于一切,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都将被认为是可耻的事情。

  (未完待续,明天我们接着讲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