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为何集体炮轰“以药养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5:54 山西新闻网

  [新闻回放] 据《北京商报》昨日报道:国家发改委第23次药品降价令悄然而至,近百家药企第二次上书国务院反映“以药养医”的弊端,并建议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

  人人都知道“以药养医”坑了民众,肥了某些以药谋私的医院和药企,但没想到,“以药养医”对于药企来说,也是一种用短痛掩盖长痛的“自杀机制”。2006年我国医药行业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这些企业累计亏损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

  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在发布上述数据时坦言,“医药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与药品价格走低有关”。当绝大多数药企被捆绑在“以药养医”的路径依赖上时,他们的生存模式及能力日趋单一化、低能化,一旦有行政监管的强制介入(诸如药品降价令),就会出现大面积崩盘局面。

  “以药养医”的利润核心是药价高低而不是药品质量好坏,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药企把精力都放在了药价上―――比如更换一下药名,就可以卖个新药高价;或者通过利益寻租,与某些医院相互勾结,来赚取暴利。

  可是,利益寻租一旦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行业潜规则,药企会发现:需要支付的寻租成本越来越高昂。毕竟,医院已经摸准了药企的脉―――面对大量竞争性同类企业,药企只能仰人鼻息,任凭医院开价。

  而利益寻租的泛滥,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那些老老实实做生意、辛辛苦苦研制药品的药企,反而处于极端不利的境地―――一些临床常用廉价药,由于利润有限,生产企业不愿生产,经销商不愿经销,医院不愿使用,最后退出市场,就是恶果发作的表现。

  最终,国内药企陷入了大多依靠打知识产权“擦边球”、用仿制药应付市场、用“一药多名”蒙骗患者的恶性循环中,从而在世界药品研发领域日益被边缘化、低端化。而药价的高企,又让民众不堪重负,迫使政府采取硬性的药品降价令,加剧了药企的生存危机。

  “以药养医”所引发的弊端,再次在药企上书事件中显露无遗,希望有关部门痛下决心,加快医院经营体制改革,理顺药品流通环节,实现“阳光行医”、保证医院“市场为径、公益为本”,彻底消除“以药养医”的生存土壤。

  毕舸

  (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