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发掘现场 看国宝破土而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7:1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在这里,古蜀先民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宝贝等我们去发掘,可以说只要稍一动土,就会有文物出现!”金沙遗址博物馆遗迹馆既是博物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代表3000年前古蜀文化的藏宝地。在遗迹馆参观者可以找到发现太阳神鸟等国宝重器的发现地点,更有机会近距离走进考古现场,亲眼看着一件件新的国宝破土而出。

  遗迹馆为保护性建筑,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跨度达到63米。遗迹馆透明的顶棚不仅能过滤有害紫外线,还能把太阳的直射光线分散,使其对遗址的伤害减少到最低。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建筑物破坏地下文物,遗迹馆采用了钢架式结构,整个遗迹馆只用了15根钢柱。

  走进遗迹馆大门,一个巨大的环形的吊脚楼式走廊将发掘现场包围,游客在走廊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发掘现场每一个探方内层次分明的地层。一条古河道曾经从发掘现场穿过,一根长约20米的巨大乌木躺在河床上。在遗迹馆北部一个探方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古蜀先民祭祀时留下的密密麻麻一层兽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副馆长朱章义介绍,他们将在发现重要文物的地方设置标记,让游客知道陈列馆里那些重量级文物的“出生地”。

  在遗迹馆内,两道特别设计的阶梯直接通往发掘现场,一条长约200米的钢架步道从东北到西南方向贯穿整个发掘现场。经过这个步道,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3000年前泥土散发出的芬芳。假如你运气好,参观时正好遇上考古人员发掘,你还可以在步道上亲眼看着一件件国宝破土而出。

  

走进发掘现场看国宝破土而出

  “现在影响我们发掘进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文物太多了。从2002年起,遗迹馆内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就基本上处于暂时停止状态。”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朱章义说,3000年前遗迹馆内有一条河流,古蜀先民在河边搭建了一个巨大的祭祀台。每次祭祀过后,他们就会将祭品埋在河床上。数百年的祭祀,古蜀先民在这里埋了一层又一层的祭品。他们曾经通过探方的断面发现埋藏的象牙就有8层之多,重量数以吨计。

  然而,这些在地下沉睡3000多年的象牙一旦出土,就会腐朽成为粉末。“在国内一些地方,由于出土的象牙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到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一根完整的象牙了。”朱章义说,保护象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都采用硅胶封存的技术进行保护,这种技术虽然效果好但成本太高,一根象牙就需要1万多元。

  在没有找到经济而有效的保护技术前,考古人员只有将大量的象牙埋在原地,对上层的部分象牙采取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进行加固保护。只有当找到成熟的保护技术后,他们才会将这些象牙从土里取出来,并对象牙下面的地层进行发掘。朱章义透露,目前金沙遗址博物馆文保中心已经和国内外许多科研和文博单位进行接触,共同研究象牙的保护技术。

  本报记者 郭庄 摄影 杨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