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扒行动如何规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7:15 南海网-海南日报

  

反扒行动如何规范?

  两位反扒志愿者在进行擒拿表演。 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本报海口4月10日讯 (记者文刚 特约记者陈世清 实习生林明春)反扒志愿者将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他们怎么工作?如何规范他们的反扒行为?怎么保护他们的安全?……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海口市交巡警支队主管此项工作的副支队长陈鲁南和特勤大队教导员黄合兴。

  据陈鲁南介绍,为了带好这支队伍,支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目前有《海口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章程》和《海口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行为规范守则》两个文件。首先,想加入大队,除了有强烈的正义感、热衷公益事业、敢于同犯罪作斗争外,必须要有身份证明和固定住所、固定单位、固定收入。民警们将报名材料整理后,经严格审查,再通过培训,才会给达到要求的志愿者颁发证书。

  队伍的日常管理也非常严格。陈鲁南说,队员在开展反扒行动时,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只能和民警或便衣一起,分组行动,协助完成反扒任务。比如在公交车上,谁负责前门、谁负责后门、谁负责驾驶员的安全都要事先分配好。当协助民警和便衣抓捕扒手时,也应亮明身份“我是志愿者!”将扒手制服后,先搜身看其是否藏有危险物品。目前100名反扒队员已分成5组,每个专业队管理20名反扒成员,行动中由专业人员带领。

  黄合兴介绍说,《海口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章程》规定志愿者反扒是公益行为,不发给任何报酬。考虑到志愿反扒有风险,将免费为每一位志愿者提供5万元的意外人身险和5000元意外医疗保险。值勤时间内受伤,或者值勤时间外受打击报复都在保险范围内。

  “按照《章程》规定,志愿者的业务范围包括打击两抢犯罪行为和向群众宣传教育反扒知识。”黄合兴说,“工作纪律严格要求志愿者,严禁收受嫌疑人和家属的财物、礼品;严禁打骂、体罚嫌疑人;严禁使用警械;不得擅自行动,不能体现个人英雄主义。”

  对于“不得擅自行动”,黄合兴解释说,严禁志愿者一人行动,值勤时3-5名志愿者一组,在民警的带领下行动;平时志愿者充当信息员,发现两抢行为拨110报警,或者组织群众一起打击嫌疑人,不允许单独行动。

  据黄合兴介绍,志愿者《手册》对志愿者也有工作量的要求,每年值勤不能少于150小时,即每个月不能少于12小时。

  由于志愿者都来自社会,出于正义感挺身而出,所以除了身份问题,他们在反扒时也遭遇“技术”难题。比如怎么安全、有效地控制住扒手,怎么能取得扒手行窃的证据。一名志愿者说,他和别的志愿者在一个月内协助警方扭送了二三十个扒手到派出所,但被处理的,却没有几个人,原因就是证据不足。“有时候明明看见他偷东西,但抓住的时候,赃物已经转移了。”

  针对这些情况,海口市交巡警支队从今年2月13日开始对队员们进行培训。他们请来法律方面的专家对队员们进行法律培训;请全国优秀警察、反扒能手黄合兴在反扒技能方面为队员们进行示范;请海南散打冠军刘普云培训防身职能。

  陈鲁南说,经过培训,队员们已经具备了上路反扒的基本能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