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赔钱办起爱心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8:02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菏泽讯两年前,当记者试图采访特困生王红时,这位清秀的小姑娘,人未语,泪先流,让人心生恻隐,不忍探触其伤痛。4月初,记者再到菏泽信息工程学校采访,照片上的王红已是上海一家保险公司的文档作业员,眸子里透出灵秀愉悦,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她仅是菏泽信息工程学校“爱心助学班”走出的学生之一,是学校改变了她和同学们的命运。

  王红家住东明县长兴集乡,早年父死母嫁,从小在乡敬老院跟着老人们长大。2004年,15岁的王红初中毕业在即,却升学无望,王红为此失声痛哭。老师找来平时搜集到的招生简章,试着给菏泽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马飞打了个求助电话。没想到,马飞立即驱车赶到东明,把王红接到学校,并免除她学杂费,还每月发给100元生活费,专门抽出一位女教师照顾她的学习、生活……以此为发端,学校陆续招收近十名特困生。2005年,马飞提出创办“爱心助学班”。经过考察筛选,当年10月,55名特困学生入学。为办爱心班,学校投入45万元,免去特困学生所有费用,对他们实行“一对一”帮扶。市慈善总会还向每位特困生发放生活补贴。

  从以悲天悯人情怀救助第一个特困生,到在市慈善总会帮助下设立“爱心助学班”,再到2006年招收66名特困学生,完全靠自筹资金办第二期“爱心助学班”,两届招收121名农村特困生,学校不仅减少收入100余万元,相反还要投入大量资金。据悉,该校今年将再办两个爱心班,招收120名特困生,总投入将达到160万元。

  办好“爱心助学班”,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追求。学校选择“爱心助学班”班主任,结果有20多名老师竞争;征寻一对一帮扶对子,100多位老师报名与66名特困生结对;2006年,学校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全校师生为特困生踊跃捐献带有体温的一分一角,现在基金账户有了6万元存款。

  据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振华介绍,“爱心助学班”第一批毕业的学生中,90%已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就业,月收入2000元以上。爱心善举也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形象。2001年学校濒临倒闭,2002年招生不到200人,现在注册学生达到8000多人。

  记者感言:“爱心助学班”不仅使农村家庭贫困的孩子学到知识,而且使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走向社会,既可以帮助自己的家庭摆脱贫困,还可以凭借学到的知识为社会作出贡献。

  帮助弱势群体,让他们摆脱困境,过上好日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救助这些孩子,使他们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其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因此,社会各界都要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生多做善事,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下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