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热心护士要带着儿子一起献爱心 关爱一点行动就足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09:55 云南日报

  

热心护士要带着儿子一起献爱心关爱一点行动就足够

  赵奶奶光靠手感就能把棉线穿进针眼本报记者 苏 颖 摄

  “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爸爸妈妈没办法看到我长成什么样子。”说这句话时,秦建云轻轻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现在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当护士的秦建云有一对盲人父母。4月5日,看到了本报发起的“文明春城·爱心点燃梦想”的报道后,秦建云很快打来了电话:“我生长于残疾人的家庭,对他们生活的不易体会很深。其实,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温暖他们的心。爱心不在于你付出多少财力,而在于一点小小的行动。”

  过 去小女孩为盲人母亲打架

  秦建云小时候最害怕同学知道自己的父母是盲人,“老实说,那时候挺为家庭自卑的,心理有压力。”四五岁时,有次跟母亲回昆阳老家,一群小男孩一直跟在母亲后面喊“瞎子,瞎子。”她当即拾起地上的石头和一群孩子打了一架。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初中毕业后,秦建云选择了上卫校。这时,她第一次鼓起勇气告诉同学自己的父母是盲人。“同学们没有鄙夷,也没有取笑我,而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从那以后,我整个人都改变了。”她动情地回忆着:“真的,如果当时同学们有一点点看不起我的表示,也许我就一蹶不振了。”

  现 在带着儿子一起关爱别人

  “我现在的生活挺好。我父亲常跟我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要老对生活抱怨、不满。”秦建云说,虽然目前每月2000多元供养一家四口不算宽裕,但是她觉得比自己家困难的残疾人还很多,对于母亲提出申请低保一事,母女俩闹了好几次不愉快,“我知道我妈是心疼我,想减轻我的负担。但是我觉得我有能力抚养她,也应该抚养,没有必要把这个责任推给社会。”

  “儿子的生活条件比我们优越多了,我要以身作则,希望他能更有爱心。”秦建云的儿子今年4岁多了,正上幼儿园。看了为聋哑学生献爱心的报道之后,她立即想到要带着儿子一起来献爱心。

  ■真情讲述

  妈妈是小区明星

  走进秦建云丰宁小区的家,虽然房间不大,但收拾得窗明几净。如果不说,没人能想到这是她61岁的盲人老母亲赵奶奶打扫的。“我妈妈可是丰宁小区的‘明星’。”秦建云很佩服母亲:“妈妈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很热心,闲暇时还去帮隔壁70多岁行动不便的杨奶奶洗衣服,洗澡。”

  秦建云说,因为自己和丈夫平时忙于工作,总是母亲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因为看不见,在倒开水时,赵奶奶要用手摸着暖瓶感觉水有没有倒满,常常会烫到手。而在拖地时,赵奶奶则要蹲下身子,一手拿着拖把拖地,用另一只手摸摸感觉一下哪里没有拖到。

  自卑敏感但很坚强

  秦建云用3个词来概括自己父母那个群体:自卑、敏感、更坚强。“他们最怕的是别人看不起他们,怕别人取笑他们的缺陷。在平常交流的时候,不要把他们当残疾人看。”她说:“他们其实远比想象中坚强,但他们往往容易因为别人鄙夷的目光而受到伤害。如果把他们当做健全人看,他们反而会感受到很大的尊重。”

  实习生 寸建松 本报记者 纳梦月(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