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百岁奶奶”养老院里成“明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00:56 大连晚报

  

“百岁奶奶”养老院里成“明星”(图)
“百岁奶奶”养老院里成“明星”

  ■文/本报记者 王春燕 实习生 张丹

  ■图/本报记者 张瑜

  谁能想到,一名出生于清朝末年、历经新旧中国几番政治变迁、辗转百年世事沧桑、一生以相夫教子为生活目标的普通家庭妇女,在人生的最后两年多时间里,竟然成了其所在生活圈子中的“明星”人物。

  这名长寿的百岁老人一辈子没离开过大连、一辈子没离开过子女,可是她的名字和照片却远渡重洋,刊登在美国的《华盛顿邮报》上,占据了一个整版的篇幅。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百岁奶奶”的名扬海外,与大连白云养老院有着深厚的渊源。近日,刚刚过完101周岁生日的“百岁奶奶”,在她人生最后的家——养老院里无疾而终,留下了一段让人难忘的回忆。

  ■昔日家庭主妇养老院里成了“明星”

  “百岁奶奶”名叫都元雪,是典型的带有旧中国特征的传统妇女,没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没参加过社会职业工作,一辈子所做的事就是生养了13个孩子,而幸存下来的只有6个。

  2004年,当时98岁的“百岁奶奶”遭遇了养老难题,子女们全部年高体弱患上重疾,无力照顾母亲。她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住进了大连白云养老院。让人意外的是,老人从此没再离开过养老院,即使家中子孙要接她回去小住,都被她“无情”地拒绝了。老人的小女婿陈大爷告诉记者:“我家老太太虽然腿脚不方便,可头脑清晰极了,她告诉我们她喜欢养老院。”

  老人喜欢养老院的确是有理由的,因为在那里她是众人爱戴的长寿“明星”,而老人家爱说话、好交友的开朗性格也为她赢得了不少好人缘。2006年12月22日,“百岁奶奶”因在养老院里受到良好照顾,百岁之年仍健康硬朗,从而上了《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社会化养老的专题报道版面。一时间,“百岁奶奶”声望更高了,其尊称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本名。

  ■临终前最想见“女干部”

  在养老院里,“百岁奶奶”最亲近的有两个人,她把这两个人称做“女干部”和“男干部”。“女干部”是养老院的院长文敏,老人患轻微伤寒时,是她两宿没睡觉,陪老人抵抗病毒的侵扰;“男干部”是副院长李长春,老人临终前,是他亲手抱起老人帮其解手净身、为她穿衣送终。

  不久前,刚过完101周岁生日的“百岁奶奶”可能预感到自己要寿终正寝了,她见过了所有自己想见的亲人朋友,唯独她的“闺女”——“女干部”此时不巧在北京学习,不在老人身边,老人几次哀求“男干部”:“咱们的‘女干部’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想见她,我想见她啊!”远在北京的文敏听说后请假飞回大连,老人见到她精神头儿立即又抖擞了起来。事后,与“百岁奶奶”感情深厚的文敏告诉记者:她很后悔在老人闭眼睛的时候自己没陪在老人身边,“如果我在她身边,也许她的生命力还能再顽强一次。”

  ■最后的归宿最后的家

  “‘百岁奶奶’走得很福气,她坐在床上眼睛一闭就走了,走之前浑身上下都被院里的服务员收拾得干干净净。”平日与老人家交好的毕大娘说:“我们这些老人都很羡慕她,都希望自己以后的归宿也和她一样,走得福福气气。”“百岁奶奶”走了,可她却给其他老人留下了希冀,采访中,很多老人拿起《华盛顿邮报》怀念“百岁奶奶”,他们告诉记者以后也打算就在养老院寿终正寝。

  “百岁奶奶”的归西,也让她的子女在养老观念上有了不少改变。其小女婿陈大爷告诉记者:“其实一开始家里人并不一致赞同把老人送去养老院,经过老人在养老院生活两年多的经历,全家人的思想改变了不少。现在看来,养老的社会化已经成为现实,养老院必定成为今后中国老人们最后的归宿、最后的家。”

  图片说明:养老院的老人们通过《华盛顿邮报》怀念老姐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