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危急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商河韩庙农民谱写“救人三部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03:10 舜网-济南日报

  今年冬天,商河县韩庙乡刘家庙村。寒风如刀,气温已降至摄氏零下十一二度。村西头燕韩路边的朝阳沟里,积水结冰近10厘米厚。

  车祸 惊险一刹那

  一天晚8点,刘家庙村村民李增奎掩上了自家位于朝阳沟边刘家庙桥头的小卖部大门,正准备熄灯睡觉。村子里,从外地打工回来准备过年的谢景辉等人边抽着烟,边说着一年的收成,一边打着扑克。

  差不多10分钟后,燕韩路上突然响起刺耳的汽车轮胎猛烈刮擦地面的声音,继而一声沉闷的撞击声,随后,什么东西落水的“扑通”声传进李增奎耳朵里,也把他的睡意“砸”得无影无踪,“有人落水了?”李增奎打开灯,推开门,一阵寒风猛地吹来,他不禁打了个哆嗦。“救命!救命啊!”迎面而来的呼救声,证实了李增奎的猜测。

  原来,当天下午,韩庙乡杆子行村养鸡大户刘利民、同村开面粉厂的张立新和其他几个朋友相约小酌,同贺一年来生意上的成功,共商来年发展大计。酒酣耳热,不知不觉中就多喝了几杯。当刘利民开着自己的白色吉利车带着张立新往家赶、行至刘家庙桥头时,再也控制不住车辆,汽车斜插着直冲路东面的朝阳沟而去,车子将桥沿撞去6米左右,一头扎进了水深约1.5米的朝阳沟里。

  救人 生死二十分

  听到呼救声,李增奎来不及考虑别的,抓起店里的电话就给同村的李丙武等4人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找人前来抢救。接着,李增奎又先后拨打110、120报警急救电话,请求支援。一场历时一刻多钟的救人行动,由此自发展开。

  “接到电话那会儿,俺正准备吃晚饭。”李丙武随即通知了邻近的几户邻居,大家带着手电、应急灯、绳子、木棒等物品,大踏步奔往村头桥边。与此同时,李红华、谢景辉等人也先后赶到,村里知道此事的大人小孩妇女老人也都赶到了事发现场。

  “当时,出事车四脚朝天卡在桥南的河沟里,尾灯还亮着,但被冰层牢牢地卡住了,根本拉不动。”李增奎等人准备用绳子拴住汽车的四个车轮,合力将汽车拉上来,无法奏效。眼看着车子开始慢慢下沉,车里的人很快就要被淹没,不知谁突然喊了一声:“把车子翻过来!赶紧救人!”大家一起撤掉了一边轮子上的绳子,一部分人合力拉,另一部分人用木棒撬车子的另一边。车辆慢慢地翻了过来,不妙的是,汽车依然卡在冰窟窿里,无法拉到岸上。

  这时,一个年轻的身影重重地跳进水里,伸出钵大的拳头,使劲向车窗砸去,一声脆响之后,车窗应声而破,此时水已到坐在车后排的张立新嘴角边,年轻人抓住他,使劲将他拖出车窗,奋力送到岸上。又冷又怕、出事后一直高声呼救的张立新一到岸上,只能本能地哆嗦着:“车里……还有……一个……”年轻人再次跳进刺骨的冰水中,砸开车前门的玻璃,双手伸进车里摸索,几分钟后,实在扛不住冻,爬到岸上稍事休息。大家这才看清楚,他就是年仅20岁的谢景辉。两次入水后,小伙子身上的棉衣棉裤大部分已湿透,裹在身上不停地淌水。

  车子仍在往下沉,正当岸上的人开始用自己的办法救治张立新时,细心的村民发现,车窗内浮起一件羽绒服。谢景辉二话没说,扔掉好心人给他披上的衣服,第三次跳进冰水里,一番摸索后,终于将浑身血肉模糊的刘利民拉了出来。此后没过一会儿,车子就沉入了水里。

  李增奎后来说,整个救人过程不到二十分钟。

  善后 爱心暖人心

  上岸之后,惊吓过度的张立新一下子瘫倒在了地上,当村民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村民李红华家,准备给他换衣服时,他满脸惊恐之色,用双手不停地扑打,拒绝脱下衣服。这时,“啪!”村里一位大爷抬手就给了他一巴掌,张立新这才镇静下来。李红华赶紧将自己的棉裤脱下来给他穿上,又拿来孩子的棉衣,使劲给他套在身上。李红华的妻子则将生好的炉子搬了过来,村里的几个妇女也熬好了姜汤,一勺一勺细心地伺候他喝下。张立新因此捡回一条命,并很快得以恢复。

  刘利民被救上来时,刚好120救护车也赶到了。在村民们的协助下,早已赶来的韩庙派出所民警和120急救人员一起将他抬上车,火急开往最近的韩庙卫生院,不幸的是,尽管采取了相应措施,刘利民还是无力回天。

  几天后,张立新到村里来表示感谢,李增奎等人简单寒暄了一下,就把此事抛到了脑后,过完年,谢景辉也回到北京,继续打工去了。(本报记者 刘文忠)

  点评:也许,对作为革命老区的韩庙乡而言,出现这样的事并不奇怪。让记者惊奇的是,李增奎、谢景辉等一干村民(据村民说,现场有30余人,韩庙乡政府的统计结果是17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能够如此从容不迫,如此有条不紊。整个过程,没有丝毫多余的动作。救人之后,村里人也从未对外宣扬,在他们看来,当时思想里也许仅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朴素观念,这尤其让人感佩。而在处理此事时,韩庙乡政府也没有急于对村民的善举进行广为宣传和大加表彰,为的是“让死者家属早日走出伤痛,不要因此再度受到伤害”,这同样让人钦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一条要求就是“乡风文明”。韩庙农民自发救人的行动,正是当地文明乡风的体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