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拿什么拯救网络沉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06:39 山西新闻网

  4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从4月15日起,在全国所有网络游戏中推广“防沉迷系统”。该系统的运行,将以技术手段帮助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在线时间,避免其沉溺网络游戏。此举措的即将实施,使有关网络游戏的话题再度受到关注。

  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网络游戏世界,尽情享受其中乐趣时,已成为网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游戏,产生的文化影响已然不可小觑。随之,由“网游”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也愈发突出。尤其是如何趋利避害,让青少年在网络时代中健康成长,更成为近年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

  1、网络游戏 怎一个“玩”字了得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用户中近90%为青少年。显然,青少年是“网游”的消费主体,但同时也是最易受其害的群体。有关网络游戏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

  因争夺网络游戏中一把虚拟的武器,在网上发生口角,继而冲突升级,某地19名青年手持各种凶器将对方所在的网吧“血洗”,5名无辜者被砍,3人重伤;

  一位初中三年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为从家里拿钱上网,竟将其父砍伤;

  某中学几名迷恋网络游戏的少年,在游戏虚拟世界里杀得昏天黑地还不过瘾,转而把目标瞄向了同校的一位学生,直至其再也站不起来……

  除了一幕幕悲剧的发生,在人们身边一些青少年过度热衷上网,沉溺于电子游戏和网上虚拟空间,难以自拔,导致学业荒废、身心健康受损的现象更为常见。

  2、防沉迷系统 期待中的“网瘾”终结者

  近年来,为防止未成年网游玩家沉溺网络,人们一直在积极采取种种措施办法,尤其对利用技术手段充满期待。

  累计玩游戏在3小时以内,玩家游戏收益为正常;超过3小时后的2小时,游戏收益减半;累计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后,收益为零,以此迫使玩家下线。只有当玩家的累计下线休息时间满5小时,方能重新获得正常游戏收益。这就是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发挥的作用。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是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想要获得这些奖励,主要依靠长时间在线累计,因而导致部分人沉迷其中。“防沉迷系统”即针对上述诱因,用技术手段限制游戏在线时间。

  4月15日,“防沉迷系统”及与之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将正式推行。主要聚焦目标为青少年,只将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纳入了管理范畴。它能否成为人们期待中的“网瘾”终结者?在已经试运行的部分网络游戏中,记者试着寻找答案。

  3、实名认证 “防沉迷”之关键

  4月10日下午2时,记者登录某网络游戏。进入游戏后,发现在电脑屏幕任务栏里多出一条信息:“您当前在线游戏时间累计为:0小时10分钟(属于健康游戏时间)”。时间每过去一分钟,任务栏里的时间就会改变。而当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信息提示变成了“疲劳游戏时间”,超过5个小时后,则变为“不健康”时间提示,此时任你如何努力玩,所有奖励都被取消,徒劳的游戏变得无意义。

  在游戏中,记者和几位网游玩家就“防沉迷系统”实施的问题聊了起来,得到如下回应:

  玩家A:“没办法,以后只能少玩会儿了。”

  玩家B:“健康生活,游戏只是娱乐。我支持!”

  玩家C:“我的办法是多申请两个游戏账号,倒换着玩吧。”

  玩家D:“咳,用成人的身份证号注册个游戏ID不是难事!”

  可见,要确保“防沉迷系统”的推行成功,“实名认证”十分关键。据了解,“实名制”实施以后,任何人只要玩网络游戏,就要按照身份证号注册,系统会根据身份证信息判断是否启动“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的程序分三步:注册,运营商根据玩家提供的真实注册资料进行初步审查,注册信息不规范完整的均纳入“防沉迷系统”的监控对象;验证,运营商定期将初步认证为成年人的玩家资料提交公安部核实;查询,主要是为家长准备的查询系统,通过查询系统,家长可以查询到自己的孩子玩哪些游戏。另外,“防沉迷系统”正式上线后,所有旧账号都须通过系统的重新认证。

  4、预防沉迷 疏堵结合方是良策

  “防沉迷系统”究竟能为杜绝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起到多大作用,还有待考验。对“防沉迷系统”的推行,有不少网游玩家早已琢磨着如何“绕行”。不应否认,系统中存在的漏洞难以避免,想依赖技术手段彻底“堵”住网络沉迷现象,显然不可能。

  网络防沉迷如同大禹治水,堵不能治本,关键在疏。如何让未成年人了解上网成瘾的危害,培养上网自律意识,让学生能像防范抽烟、酗酒危害一样预防网络上瘾?发现未成年人有网络上瘾的苗头,家庭和学校怎样教育?怎么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组织丰富的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如何避免未成年人与社会生活疏离?要从根源上帮助未成年人远离网游沉迷,这一系列的问题更值得人们去下功夫。

  “防沉迷系统”,作为一种预防网瘾的缓解手段,将起到特定的效果和作用是肯定的。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它实际是在推行一种促进网络游戏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风气。这比技术上的限制更有效,也应该是推行“防沉迷系统”的真正意义所在。

  本报记者王璐

  缺失的不仅是健康网络

  昨天数字化网络时代还只是在向我们招手,今天已让我们无所不在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网络游戏,作为网络世界里极具吸引力的一个角色,在未成年群体中绽放着特有的活力。

  然而,一起起由沉迷网络引发的恶性事件,一次次敲响了拯救网瘾少年的警钟!是什么让孩子如此深陷网络?人们自然而然把罪过归咎于网络游戏。

  有人说,网络游戏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自由变幻的虚拟世界可以寄托任何梦想,带给人无比欢乐,但同时也掳走了玩家的心。尤其对自制力较差、求胜心较强的未成年人来说,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愿望,都能在虚拟世界里得到实现,极具引力。此时,如得不到正确引导和约束,“网瘾”便乘虚而入。

  网络游戏将启用“防沉迷系统”与“实名制”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多方关注。其中,无数学生家长更是对该系统的全面上线寄予了厚望。于是,人们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系统”将发挥的功效上,费心探讨它对遏制沉迷现象能有多大杀伤力?有人甚至幻想所有游戏都装上防沉迷系统后,就可以把预防网络沉迷的任务交给一个电脑程序。

  把防沉迷系统的实施,当作预防未成年人“网瘾”中毒的绝对灵丹妙药,显然是错误的。网络防沉迷,当然需要去关注网络游戏本身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但成年人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在孩子的现实生活环境里,缺失的是什么?

  微言

  (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