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报纸全接触 高中生“采访”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08:29 东亚经贸新闻

  16名高中生走进本报,跟随记者编辑体验现代报纸采编全过程,同学感叹“记者太不容易了”

  东亚讯(记者 刘瑛 周东魁) “啊,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每走到一处,同学们都不时发出慨叹。昨日,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七班的16名同学来到本报进行参观体验。“我们长大了也想当记者、编辑!”不少同学都说,记者们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挺有意思”。

  记录体验用上“高科技”装备

  昨日8时刚过,由8人组成的“高中生采访小组”就来到本报楼下。“我们要去采访什么呀?”“我和谁一起去采访呀?”还没看清他们长什么样,就只听到一连串的问题。

  此前,为迎接“高中生采访小组”,本报民生新闻部已做了细致安排,同学们随记者前往长春动植物公园采访“动物出笼”。还没到公园门口,只见他们都从包中拿出了“高科技”装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采访过程中,有的同学干脆用自己的手机拍照。

  跟记者采访不忘随手捡垃圾

  “后面的同学快点跟上,咱们换个动物馆舍采访了!”“高中生采访小组”组长不停招呼后面的同学。因为有两位同学一直没跟上来,所有人就停下来等。原来,落后的两个同学在公园树林里捡起了垃圾,这个好习惯始终贯穿着整个采访过程。

  记者采访时,同学们都拿出笔记本认真记着每句话,尽管不知道哪句比较重要,认真劲却真不一般。有时,他们看到刚出笼的动物有些高兴,但还是不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

  要份“新鲜”报纸小样做纪念

  下午,编辑的日常工作才刚刚开始,同学们走进了本报热线部、民生新闻部、经济专刊部及照排室进行参观。首先同学们来到了热线部,热线员刘雪莲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新闻线索的处理过程。大家看到热线处理平台,纷纷拿出相机、摄像机拍摄。参观完记者的工作流程后,同学们非常想知道报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于是记者就带领他们来到了照排室,在那里,他们一边听经济专刊部编辑邱思亮介绍,一边看着排版员进行排版,当报纸的小样从打印机里出来那一刻,照排室里闪光灯不断。刘道阳说,“这个小样送给我们吧,我们留做纪念。”

  学生追根问底“采访”记者

  在民生新闻部,同学们看记者们在电脑前认真写稿,程忆晗忍不住问到,“是不是每次采访都轻松又愉快呢?”“当然不是,采访为了做到真实客观,所以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果顺利的话,确实是很愉快的,但如果采访对象不配合或遇到其它状况,那就不轻松了。”他们点点头,“原来记者的工作这么不容易。”

  学生心得

  当记者繁忙并快乐

  新闻工作者的生活是繁忙的、枯燥的、快乐的……今天我们跟随东亚经贸新闻报社的记者和编辑体验了一天不平凡的生活。

  长春动植物公园的采访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无论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的敬业和专业,都让我们钦佩。

  记者们在沟通时耐心、认真,富有亲合力;摄影记者拍摄新闻图片时,努力寻找合适的新闻视角,快门一闪,一张传神的图片就这样形成了。这样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下午,我们参观了报社的编辑部、热线部、民生新闻部和照排室。数字化的办公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对编辑、记者的询问,我们了解到新闻工作有苦有累,更有莫大的乐趣。他们的每一句回答无不透露出对这份工作的执著和热爱,我们深受触动。

  每一个岗位都有责任,每一份责任都需要用心承担。新闻工作是大众与社会的桥梁,新闻工作者用他们的责任心服务着这个社会。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七班

  2007年4月11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