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凝心聚力创建和谐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09:26 云南日报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社区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现代新昆明建设进程。为此,昆明各县区积极行动——凝心聚力创建和谐社区。

  

凝心聚力创建和谐社区

  环境良好的锦苑花园社区图书室吸引不少居民前来读书学习。【李秋明摄】

  王素芸被坐骨神经痛折磨了多年,最近,她的病情好多了。一谈到这事,她就能讲上半天:“我每周3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理疗,离家只有300多米,每次花的钱也不到大医院的一半。”王素芸指的是五华区大观街道办事处富春社区中医卫生服务中心。

  3个月前刚来昆明打工的大理小伙李中华,每个周末都到大观街道三合营社区学校“充电”,在那里,他能学到各种法律、法规及禁毒、消防、安全生产等知识。现在,李中华已很好地融入了这座城市,并在一家有名的餐饮企业找到了工作。

  如今,在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共同建设、美化城市,并共同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这是昆明市和谐社区建设营造出的美丽家园。

  全市建起330个社区居委会

  2001年以来,昆明市各级党政组织、社区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工作,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按照地缘型、小区型、单位型和“村改居”等4种类型,对城市社区进行了调整划分,建立了330个社区居委会。其中,60%的社区建立了志愿者组织、残疾人组织和老年人组织,所有社区都有一个以上的社区民间组织;探索建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议、居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协商议事、民主监督等制度,提高了社区民主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

  在社区建设中,昆明市各县区积极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社区管理模式和工作运行机制。如,盘龙区建立“一委一站”工作机制,实行“议行分设”,在社区分别成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昆明市的相当一部分社区拥有相当可观的集体资产,为此,官渡区在“村改居”社区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把经济职能从社区居委会中剥离出来,既强化了社区自治功能,又实现了集体资产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

  近几年来,昆明市大观办事处的三合营社区、吴井办事处的石井社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社区”,6名社区工作者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五华区、盘龙区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社区建设示范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市民群众在社区安居乐业

  王素芸、李中华享受到的服务,其他社区居民也都能轻松享受。

  为满足居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近年来,昆明市的各个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工作,有效缓解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华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6个,覆盖了90%的居民,基本上做到了区上有指导中心,街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有卫生服务站。社区都普遍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民间公益组织,开展老年人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以开辟“绿色网吧”、设立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文体娱乐等活动,社区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课堂。针对服务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为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亲情化服务,一些社区建起了阳光超市、爱心超市、扶贫超市等扶贫帮困载体。西山区、五华区的社区还建起了慈善会和基金会,动员民营企业和驻区单位捐款,帮助困难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五华区5年共投入7580万元,实施社区建设“五个一工程”;大观街道办事处把位于“黄金”地段、每年出租收益30多万元的350平方米商业用房,无偿提供给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富春社区中医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盘龙区从今年1月1日起提高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人员的补贴标准,投入1000万元,为社区购建办公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官渡区去年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市政设施,建设了一批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基础设施。西山区去年安排290多万元,解决了11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近几年来,昆明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些社区的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有所改善。

  117个社区将终结无房办公历史

  在近日召开的昆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上,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指出,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城乡执政的重要根基,在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构建和谐昆明的新的历史阶段,社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成败。

  据了解,昆明市330个社区居委会中,目前还有117个社区或无房、或租房、或在危房里办公;有158个社区办公、管理、服务用房不足100平方米,60%以上的社区办公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匮乏已成为制约建设和谐社区的瓶颈。“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基础设施或者设施简陋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怎么能够得到发挥?”杨崇勇对此不无忧虑。

  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问题已迫在眉睫。昆明市决定,从今年开始,市、区两级将把社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还将纳入城市规划,提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项目、建设标准和落实措施。今年,昆明市的新建小区,将按照每百户无偿提供20-30平方米办公活动和社区服务用房进行建设。居委会配套设施要求与新建小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其所有权属于街道和乡镇,开发建设单位建成后,无偿移交给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不得出租、转让、抵押。

  此外,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政府部门发布的房地产信息,必须包括小区面积、户数、社区居委会、服务场所及警务站、卫生服务站、垃圾中转站、学校、文化广场等方面。在旧城改造和拆违拆临中,昆明市优先考虑和解决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和办公用房问题。

  为更好地推进社区建设,下一步,昆明市将逐步调整社区规模,每个社区居民户数原则上1000-3000户左右,不足1000户或超过3000户的社区,在不影响和损害原有居民利益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合理调整。

  社区建设,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昆明市将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加速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构建和谐昆明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昆明市制定出时间表:用3至5年时间,把210个城市社区和120个“村改居”社区基本建成和谐社区,到2020年,把全市1256个纯农村社区中的绝大多数建成和谐社区。

  和光亚周 杰 (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