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考证热折射大学生就业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0:30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你报考了文秘培训了吗?”

  “报考了,上学期已经报名了。你呢?”

  “不考怎么行呀?我们班有10多名同学参加培训了。”

  ……

  如今,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大学校园里的考证热也不断地升温。

  考证成了热门选择

  时下,用人单位在选择高校毕业生时更加注重考查综合素质,而各类技术证书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对于高校生来说,多一份证书就多了一份求职砝码,“没有一些证书在手,就意味着将会被淘汰。”这是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的真实体会。

  纵观大学生考的证书,除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电脑过级证、全国英语等级证外,大多数学生还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自学考证。这些技能证书适用性强,如会计证、各类管理证等。据调查了解,有的同学在大学四年期间通过努力获得了不少证书。

  考证费用数目不小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不少学生都会参加相关的培训,而这些培训费用动辄就是几百元或者上千元。师院中文系大三学生小徐为了考全国电脑二级证书,去年花了400多元钱在某电脑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结果仍然是竹篮打水,今年小徐还打算再考一次。小陈去年搭上了秘书培训的“末班车”,而钱的问题一直让他感到头痛:“上学期交了100元,现在还得再向家人伸手。”相比之下,小蒲的花费就更多了:为了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她暑假花了上千元到广州某英语培训中心训练口语。事后顺利通过四级考试的小蒲说:“幸好能够通过,否则1000多元就打水漂了。”

  为考证,报名费、资料费、试题费是不能省的钱,而这些钱加起来不是一个小数目。

  就业压力是“催化剂”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早已被喻为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由于“人才”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十分挑剔,而各类技能证书成为他们衡量毕业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的毕业生,哪个手上没有一沓厚厚的证书,如果两手空空去应聘,别人正眼都不看一下。”参加过数场人才招聘会的杨同学说。正是因为就业压力,不少学生早已是未雨绸缪,趁着还没有走出社会时多考证书,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学生为了考取证书,一心只顾做题,常常是顾不上学习专业知识。笔者发现,有的同学虽然有不少证书在手,但不少专业科目的考试却亮起了红灯,这一点值得大学生们警惕。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