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城市寻根之旅② --邯郸市名称的由来及历史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0:31 河北日报

  老城千载不更名---

  邯郸:地名专用,沿用千年

  从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到后来衰落为一般的小县城,再到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3000多年来,“邯郸”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称始终未曾改变过,这让当地人颇为自豪。

  据了解,文献记载“邯郸”一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殷商末年。而对于“邯郸”一名的解释,至今最为流行的则是曹魏时期张晏的说法。按照张晏的解释,“所谓邯山在东城下者也。曰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邯郸之名,盖指此以立称矣。”(《史记》卷三《殷本纪》)。意思是邯山到此而尽,所以叫邯郸。

  张晏对于“邯郸”一名起源含义的解释一直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沿用。

  然而,邯郸市博物馆馆长郝良真对此持有异议。他说,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邯郸”地名的正式写法是“邯

  丹阝”。战国时期通行的写法是“甘丹”。

  秦朝时期有了“邯单”的写法,汉代已逐渐定型为“邯郸”,并沿用至今。并且,“邯郸”二字一直为地名专用字。“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邯郸一名写作‘邯丹阝’,张晏解释的‘单’是山脉尽头的意思,不足以说明‘邯丹阝’二字的初始含义。”郝良真说,“再说张晏是曹魏时期人,所生活年代距春秋战国已有几百年,因此我认为张晏的说法值得商榷。”

  郝良真说,他曾数次到邯郸市区附近的紫山考察,亲见几米、十数米高的浅紫红色大石块堆积在山顶,是否可以推测,“邯丹阝”或“甘丹”的得名,有可能与紫山或紫山的别峰明山(曾称邯山)以及山岩呈紫红色有着直接的关系。“邯丹阝”或“甘丹”的初始含义是因为“邯山”呈紫红色而得名。

  城内中街:牵引古城记忆的风筝线

  宽阔的道路、林立的高楼、繁华的商铺……如果不是那座标志性的建筑———赵武灵王丛台,恐怕来邯郸的外地人很难想像这是一座有着3000年辉煌历史的古城。

  一条宽不到4米、长不过几千米的小街,过去叫穿城街,现在叫城内中街。街两侧是破旧的平房。如果不是那座被翻修过的回车巷石碑,恐怕谁都想像不出那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如果不是历史文献中的简单记载,人们更不会将这里与宋明时期邯郸城的御道联系起来。

  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说,宋明时期的邯郸城规模很小,据《邯郸县志》记载,“南不过斜街口,北不过观音阁,远不及二里,东西仅有半里许……迨成化(明代)间,始于南北各拓半里”,总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万多。由此看来,贵为御道的穿城街如此之小也就不足为怪了。

  据了解,那时的穿城街上有驿站、关帝庙等。从东汉到宋明时期,经过千年的沧桑,彼时的邯郸城已像个没落的王侯,远不能与战国鼎盛时期相比。因此,史书上关于穿城街的记载也是寥寥几笔。如今,这里是邯郸市的老居民区,街两侧都是住户,一些小商铺零星散落其间。

  街南头是一个不过70多米长的回车巷,其间发生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相传,战国赵上卿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老将军廉颇斗气,每遇廉颇仪仗出行,必将自己的车子躲在一旁,让廉颇的车队先过去。于是,后来就有了将相和的美谈。

  笔者采访时,三月的邯郸乍暖还寒。没有穿梭的人流,眼下这条普通的小巷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看不出半点曾经的辉煌。惟有小巷一侧的回车巷石碑提醒着过往的人们,莫要忘了那段被传为佳话的历史片段。2000年,回车巷进行翻修时,石碑对面顺势建起了回车巷文化广场,青砖红瓦的仿古建筑,在一片破落街巷中分外突兀,让人不禁猜度回车巷真正的风貌是否这般。

  邯郸市博物馆馆长郝良真说,现代的回车巷为明代时后人的附会之作,关于回车巷真正的样子,恐怕没有人能说得出来。经历了几千年的巨变,包括回车巷在内的古赵遗址已被埋压在地表下9米多的深处,即使回车巷真的存在,今人也无从可考了。

  和所有的老城区一样,穿城街上唱主角的也是那低矮破旧的房屋、狭窄拥挤的巷道。即便如此,也未能掩盖住位于街北头的朱家巷日益散发出的光芒。经刘心长考证,这里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出生地。目前的朱家巷仅是条住着3户人家的小巷。但刘心长坚信,随着秦始皇博物馆的建成,这里必将大放异彩。

  时间在小街中慢慢流淌。老旧的青砖矮房、在自家门口闲坐的老人、四处觅食的小狗……一切一切,都让人感觉不到这里处于繁华都市的中央。历史的车轮在不停地前行,有着沧桑记忆的小街像个孤儿一般,被远远地抛到了身后。惟有间或走过衣着时髦的年轻女郎,才把沉在记忆中的人们拉回了现实。

  构建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邯郸已是一个市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100余万人的大城市。

  为落实全省“一线两厢”区域发展战略,邯郸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经贸中心、新型产业基地、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定位,并为此制定了《大产业、大基地、大园区、大项目发展指导纲要》。

  邯郸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和即将试飞的邯郸机场,构筑起一个北望京津、南下粤港、东近齐鲁、西连三晋,陆空并行的立体交通网络,强化了邯郸作为中原经济协作区首席城市的战略地位,基本具备了人流、物流、商品流以及信息和交通五大优势。邯郸市还被列为全省五大物流枢纽城市之一。

  近两年,邯郸市加快了构建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步伐。国际商务博览会会馆拔地而起,商业步行街建设进入高潮。营造优越的发展环境,邯郸向建设国内重要的物流网格节点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迈出了新步伐。

  本报实习生 刘佳瑞 本报记者 艾秀廷 刘剑英 杨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