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为计生洒热血的好村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16:32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连日来,在博白县广大干部群众中传诵着一个人的名字:朱日祥。

  在今年博白县春季摘“黄牌”打人口计生翻身仗的突击活动中,身为博白县松旺镇山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的朱日祥抱病连续奋战了28个昼夜,最终因疲劳过度,诱发突发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上,于4月5日以身殉职。

  朱日祥长眠于黄土,但他却燃起了计生干部精神的火炬。记者走进朱日祥的工作与生活精神世界,透过他的平凡事迹,领略到一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农村基层干部的高风亮节。这位平凡而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了入党誓词: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尽职尽责的二十八天

  2月26日,博白县召开春季“摘黄牌”计生整改动员大会。作为村干部的朱日祥深感责任重大,工作拼劲比以前更狠了。但恰在这时,他病了。

  春节期间,朱日祥就感到身体不适,脸色苍白,胸部疼痛,但仍为工作奔波。在村干部及家人的竭力劝说下,3月2日,他才和爱人陈丽珍到东平中心卫生院检查。医生检查后认为他身体负荷过重,已经不适合继续工作,强烈建议他留医治疗,他没有作声。回到家后,爱人垂泪长跪在他的面前苦苦哀求他请假治疗,他却说:“县里计生任务很重,等计生摘了‘黄牌’再说。”一同工作的村干部关心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他只是淡淡一句:“感冒而已,没事的。”他又和同伴走家串户发动农户去落实结扎。他趁着工作的间隙,路上匆匆扯一把山间的草药回家让爱人熬汤喝下,又抱着摇摇晃晃的病躯走入农户家中做工作。

  3月30日晚7时左右,过度疲劳的朱日祥终于支撑不住,晕倒在去动员计生户的路上。耕种晚归的村民发现他后,立即报120送县人民医院急救。3月31日,朱日祥在病榻上苏醒,睁开眼对床边已哭成泪人的妻子和其他人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我怎么躺在医院,我的工作任务还没有完成啊。”当日,朱日祥仍然念念不忘已经做通了思想工作的超生户李小凤的事情,在病榻上给计生专干庞瑞娟打电话,让她带李小凤去落实结扎手术。5天后,朱日祥生命的时钟在4月5日凌晨6时38分这一刻戛然停止,他带着深深的眷恋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事业和人们。

  平凡而不平常的二十五载

  “他是一个工作负责,心甘情愿为民尽心尽力的好村干,他做的好事实在太多了。”谈到朱日祥,松旺镇党委书记莫凡、山心村党支部书记陈列、村计生专干庞瑞娟,无不热泪盈眶,往事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朱日祥,男,53岁,中共党员。他是白洲一方热土养育的好男儿,一名退伍不褪色的战士。怀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坚定信念和强烈责任感,1975年他从部队退伍后返回家乡博白县松旺镇,全身心扑在农村建设上,在基层工作长达25年,大大促进了当地各项工作。

  计生工作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工作压力大,群众又不理解,除了要长期做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还要吃得亏、受得气、挨得冤。一次,一名村民因对朱日祥所做的计生工作心存误解,情绪激动地将朱日祥拦在路边扇了两巴掌,朱日祥不急不争更不反击,心平气和地说:“打我没有用,等你火气过了我再找你聊。”两日后,朱日祥登门拜访该村民,推心置腹地做思想工作,讲道理摆事实,最后两人冰释前嫌交上了好朋友。

  他耐心深入的工作作风,和风细雨式的工作方法,赢得了村里群众的欢迎。超生户朱贤礼家徒四壁,夫妇俩整日提心吊胆,怕结扎更怕交社会抚养费。朱日祥了解情况后,上门苦口婆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当朱贤礼放下思想包袱乐意结扎后,朱日祥又主动从春节前卖掉1500斤稻谷得来的1750元里为他们垫支了500元社会抚养费。此类为了做好工作,不计个人得失的事情,在朱日祥的身上,不胜枚举。他无私的奉献,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了一批又一批村民,使该村成为当地完成“四术”最多的村屯。

  山心村有50多户五保户,朱日祥都时刻挂念在心,每年春夏秋冬走访五保老人,为他们平日的柴米油盐操劳打点。遇到春荒和冬荒季节,他骑上自己破旧的自行车从政府扶运大米挨家挨户分发,25年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山间小路崎岖难行,几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走破了50多双鞋子。朱日祥尽职尽责,嘘寒问暖,关心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的疾苦,赢得了全村五保老人和村民的交口称赞。

  山心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朱日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读上书,村民走好路,过上好日子,他日夜奔走,不仅把自己每月微薄的100多元政府补贴拿出来扶贫救困,还积极发动村民出钱出力,修建小学、修桥补路。资金不够,他就以个人名义担保贷款。他还发动村民种甘蔗等经济作物。还积极招商引资,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在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努力下,当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条件有了一定改观。

  村民朱新永回想起1994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时心潮澎湃:“当时水都浸到了腰,朱日祥冲进房子将四五户五保户从房子里背出来安置在安全地带,又返身帮我家抢救粮食,刚背了一袋稻谷出到门外,房子就轰隆倒塌了。”不仅如此,朱新永的妻子患了子宫癌,治疗需要大量的钱,而朱新永家境困难。朱日祥闻讯后,立刻把家里的两口大猪卖掉,将所得的2000多块钱一分不少地给朱新永的妻子拿去治疗,还帮朱新永到其他村民家里,到在博白县城工作的老乡家里帮借钱。“这样的好人,怎么说走就走呢。”朱新永扭头抹了一把泪。

  闻知朱日祥去世的噩耗,超生结扎户李小凤、陈小娟代表沙背片15户计生户为朱日祥家属送去500元慰问金。陈小娟说,朱日祥为人正直仗义,家里没米下锅,他送米;没钱春耕施肥,他出钱。这样的好干部怎么就这样走了呢?

  无私奉献的一辈子

  4月的天气乍暖还凉,朱日祥的妻子坐在屋檐下看着纷纷扬扬的雨点落在庭院里,红通通的泪眼浅了又满。

  “他心里只想着别人,只顾着工作,一点都不惦记自己。”朱日祥的妻子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朱日祥生活清苦,政府每月发的100多元补贴,他都无私用于捐资建校、修桥补路、扶贫救济等。为村里做好事背上沉重的债务,她理解。儿子去年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好不容易找亲戚朋友凑起的4000多元生活费,也被朱日祥拿去购买肌苷、葡萄糖、水果、乳粉等东西,以回访手术户;女儿也因交不起学费,早早从中学辍学,她不埋怨;在自己的地里干活,村里人一来找,他二话不说,放下农活,帮别人去了;村里人有困难,吃不上饭,他回家把稻谷往外搬,她半句不说。

  朱日祥的儿子谈起父亲,不禁哽咽。从小到大,天还没亮家人还没起床,父亲就出去工作;夜深人静家人睡下了,父亲还没回来,与父亲一起共聚天伦之乐的时光少之又少。虽然如此,但父亲乐善好施、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留给他的最大财富,他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村委会墙上仍贴着一张朱日祥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的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带动群众走致富路……”朱日祥用自己无私奉献的一生,印证了当时的誓言。

  朱日祥在平凡岗位的不平凡奉献,已如斧凿般铭刻在父老乡亲心中。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