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北京通州60农民试验田里掌握亩产增千斤本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3日12:00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王业丰 实习记者黄永进 通讯员何志达 吴亚西)昨日,北京市于家务乡果村60名农民近日拿到了红彤彤的毕业证书,都成了种植芹菜的“专家”,问起毕业院校,他们都自豪地说:“我们是无公害芹菜农民田间学校的学生!”

  结业考试现场,记者看到,监考老师将各种关于蔬菜种植、病虫害等问题作成选择题写在牌子上,竖在试验田里。学员们走到牌子边看完题后,将答案写下来,再走向下一个牌子。待题目答完后,监考老师公布答案,现场判卷。答完题后,各学员还要“演讲”,汇报半年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并提交图文兼备的“论文”,这些都通过后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最后专家对农民田间学校学员的试验田和非学员专家的对照田进行测产,经测试对比,学员实验田产量增加1666.67斤/亩,纯收入增加391.67元/亩,农药投入减少83.34元。于家务乡果村无公害芹菜农民田间学校是北京市通州区植保站开办的第二所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自去年9月至今,共开展19次田间指导与技术培训,培训人员60人。

  据北京市通州区果村村党支部书记岳凤岐介绍,田间学校培训把分散的芹菜种植户组织起来,辅导员围绕优质芹菜生产,以农民为中心,启发或引导农民去观察、发现问题,寻找对策、组织他们协作管理,最终达到生产、操作、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果村蔬菜协会会长孙玉峰也是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他说:“以前都是老师讲,我们听。现在我们提问,老师解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学到很多实用知识。”

  “田间学校通过做游戏、讲笑话、唱歌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热情,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村党支部书记岳凤岐说。

  据了解,农民田间学校是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的一种方式。该校是北京市农业局在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支持下,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病虫害综合治理项目办公室引进的全新农民培训理念与模式,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加快北京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发展。

  今年,北京市通州区将开办7所农民田间学校,预计培训学员500人。主要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开展,学习蔬菜、良种繁种、食用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年预计培训学员500人左右,每学期3至6个月。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